五、发展目标
围绕“四个示范基地一个产业园区”总体定位,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三年快速推进,六年整体提升,十年全面发展,使生态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旅游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消费活动等各环节都深入人心、贯穿始终,努力把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发展高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各阶段主要发展目标是:
(一)快速推进阶段(2010年~2012年)
全面整合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建成一批湖山城村等各种类型的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改善区内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初步形成生态旅游要素体系;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初步与低碳发展相适应;树立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整体形象,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在海外具有一定知名度,迅速进入国内旅游目标市场并初步打入国际主要旅游目标市场;基本建成湖体生态科考科普旅游圈、滨湖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圈、赣北环湖五彩精华旅游圈,并根据交通条件和市场需求,实行圈圈交织,有机组合,初步建成鄱阳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分别以17%和22%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12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力争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65%以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提升阶段(2013年~2015年)
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建设规范,提升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品质;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成熟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与国际对接;使鄱阳湖生态旅游整体形象在国内深入人心、在海外声名远播,在国内外旅游目标市场占有重要份额;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在国内成为比较成熟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国内成为比较成熟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并成为国际生态旅游优选胜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分别以20%和25%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15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力争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68%以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全面发展阶段(2016年~2020年)
经过生态旅游的持续打造与全面发展,鄱阳湖生态旅游在海内外成为一响亮品牌,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中国生态旅游高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分别以18%和23%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20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力争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70%以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劲的带动作用。
六、总体布局
(一)空间结构
1.湖体原生态体验旅游圈
覆盖范围:鄱阳湖湖体及主要湿地
主要节点:新建县南矶山、永修县吴城、共青城、星子县鄱阳湖生态旅游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湖口县石钟山--鞋山、都昌县老爷庙、鄱阳县鄱阳湖湿地公园、余干县康山
2.滨湖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圈
覆盖范围:南昌(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浔阳区、庐山区、庐山、九江县、德安县)、景德镇(昌江区、珠江区、乐平市、浮梁县)、上饶(万年县)、鹰潭(月湖区、龙虎山、贵溪市、余江县)、抚州(东乡县)
主要节点: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龙虎山
3.赣北环湖五彩精华旅游圈
覆盖范围:鄱阳湖区域51个县(市、区)
主要节点:南昌、西海、九江?庐山、景德镇?瑶里、婺源、上饶?三清山、龟峰、鹰潭?龙虎山,并融纳抚州、宜春、新余、吉安相关景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