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教育培训
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者、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环保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环保意识,推行文明、科学、健康的旅游行为。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生态保护素质,正确影响和带动旅游者,同时为生态旅游组织者或导游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利用生态旅游示范区平台,配合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居民生活与生态保护目标相一致。
10.旅游消费
把加强旅游者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工作,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倡导者和实践者。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珍视环境、关爱环境的浓厚氛围。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避免游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旅游者“绿色游览、生态消费”,在做好生态旅游消费者的同时,成为生态旅游的宣传者和维护者。
八、建设重点
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既是综合旅游各类要素的系统工程,又是管理规范、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区域,要按照“严格保护、分类指导、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发展原则,重点抓好精品景区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根据鄱阳湖地区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和地貌景观独特、自然与历史人文遗迹相互交融的生态特点,通过对生态旅游经营者的科学引导,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和替代化原则,注重生态化服务,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在生态负荷、旅游体验、经营管理、社区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既重视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示范体系。
1.湖区湿地公园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其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在加强对湖区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若干个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科学打造生态观光、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生态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对于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具有基础性作用。
2.旅游度假区
现代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已成必然趋势,开发旅游度假区前景广阔。要依托示范区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推出多种形式的休闲度假产品。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超群、设施完备、服务周全的旅游度假区。
3.旅游产业园
生态旅游产业园属新型旅游业态,是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的平台,能有效促进旅游产业主体发展壮大。要规划建设若干个旅游产业园区,引导旅游要素产业及相关产业进驻,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4.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依托示范区内景观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并已形成一定旅游规模、人居环境较好的建制村镇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地向旅游示范镇(村)集聚。
5.生态农业观光园
示范区内阡陌纵横、繁花似锦、瓜果飘香、人畜兴旺,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依托众多的田园、果林、养殖场,打造一批富有生态美、蕴含文化内涵和游客参与性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