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道路断面规划
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城市道路等级的交通特点,合理划分路权,落实公交路权优先策略,方便行人过路,便于路口交通组织,保障道路系统功能。
道路断面规划应遵循以下要点: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快速路大部分应为复合交通走廊,城市快速路采用高架形式时,地面层应作为主干路或次干路使用,以扩大路网的总容量,快速路走廊应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通行空间需要。青岛城区规划双向六车道以上(含六车道)的主干路断面宜采用两幅路的形式;中间绿化带宽度设置应有利于行人过街安全和路口左转或调头车道的设置,一般应为2—4米;步行道宽度一般应为4-6米。非机动车比例较高的黄岛和红岛城区,主干路断面宜采用四幅路,中央分隔带一般应为2—4米,两侧分隔带简单设置,实行机非实物分离。
6、道路网规划方案总体评价
通过规划,路网总长度达到446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9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等级结构快、主、次、支比例为1:2.9:3.1:7.3;规划路网总容量为1218万标准车公里/小时,正常情况下能容纳约120万辆机动车出行;交通需求在正常发展态势下,路网平均饱和度为0.44,平均行程车速为29公里/小时;青黄跨海两通道与拓宽的胶州湾高速公路可提供30000-35000标准车/小时的通行能力,可满足远期两者间的交通需求(包含青岛城区对外交通需求以及环湾区域的部分交通需求);联系红岛(城阳)城区与青岛城区间的胶州湾高速公路、重庆路快速路、青银高速、308国道可提供45000-50000标准车/小时的通行能力,可满足远期两者间的交通需求(包含青岛城区的对外交通需求);前湾港疏港道路系统可以适应未来前湾港港口年吞吐量3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准箱所产生的每日10—12万标准货车道路疏港交通需求。
7、慢行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是非机动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的总称,属于绿色交通范畴,应积极提倡。规划将非机动车系统、步行系统、机动车系统实行有机分离。
二、客运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构筑城市轨道系统、完善地面公交系统、充分发挥出租车的补充作用,整合客运系统发展。实现公共交通“易达性、低价性、舒适性”。预测2020年公交(含轨道交通)承担的日出行总量约为600万人次。
2、轨道交通规划
(1)远景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路(M1—M8线)组成,线网总长227公里。
M1线:中山路—城阳。线路自中山路起经台东、铁路青岛北站、流亭机场,到达城阳。
M2线:太行山路—李沧东部。线路经黄岛区政府、薛家岛、青岛火车站、台东、市政府、啤酒城、李村,到达李沧东部。
M3线:青岛火车站—铁路青岛北站。自青岛火车站起向东,经第一海水浴场、市政府、李村,到达铁路青岛北站。
M4线:泰山路—沙子口。自泰山路起,经过海泊桥、沿辽阳路向东经汽车东站、到达沙子口。
M5线:大麦岛—湖岛。自大麦岛起,经辛家庄,沿江西路、山东路,到达终点湖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