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交场站
远期公交停车保养场总需求规模为156万平方米;首末站需求规模为15万平方米。由此,规划大型停车保养场(含现状自有)35处,用地面积94.3万平方米;规划公交停车场和部分首末站(含现状)86处,用地面积42.5万平方米,不足首末站面积应结合公交发展需要在其他新建、改建、扩建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安排用地。公交场站建设应充分考虑立体型式,以节省用地。
4、客运枢纽规划
客运枢纽是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方。结合对外交通设施规划了11处对外换乘客运枢纽;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规划4处停车换乘枢纽;同时,结合轨道交通及客流集散中心规划16处公交换乘枢纽。
5、出租车规划
远期出租车拥有量控制在17500辆,出租车万人拥有量约35辆;加强出租车运营管理,使出租车空驶率保持在25-30%,全日里程利用率达到70%;在对外交通衔接枢纽、公交换乘枢纽等客流量较大的地点,配套相应级别的营业站和停车泊位场地;大型商业、公共服务和娱乐活动中心及居民密集住宅区,必须规划配套的出租车泊位,建设出租车营业站,方便乘客租车;采用先进的GPS、无线通讯等技术,实施出租车IC卡结算,提高预约要车服务比例,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
6、海上交通规划
适应大桥和隧道建设带来的青黄交通结构变化,将青黄轮渡逐渐向旅游功能转变;对轮渡及周边地区进行适当改造,提升、完善轮渡的功能,加大周边交通管理力度,形成良好交通秩序;增强客运码头与其它方式的衔接,增加公交线路、机动车停车泊位和出租车蓄车位;配合高新区和李沧、四方的环湾地区的开发,建设红岛、西大洋、李沧、四方海上交通旅游码头,改造完善小青岛、浮山湾、中苑广场等海上旅游码头,结合沿海旅游景点和客运码头建设,逐渐扩大海上旅游交通专线规模。
7、旅游交通规划
规划四个旅游集散中心,汽车东站为主中心,铁路青岛北站、汽车北站和薛家岛旅游汽车站为分中心;针对旅游季节前海景点的交通压力,在城市出入口处规划旅游大巴停车换乘枢纽;同时在市区旅游景点周围进行挖潜,尽可能增加旅游大巴停车泊位供应;在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卡,小汽车旅游大巴换乘景区环保车辆、小汽车有条件停放等多选择的旅游交通模式,减轻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
三、物流货运系统规划
青岛市物流枢纽规划为综合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三个层面,其总体布局为“三个园区,四个中心,若干配送中心”。“三个园区”为前湾港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四个中心”为空港物流中心、王台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物流中心、红岛出口加工保税物流中心。
四、停放车系统规划
1、规划策略
形成以路外停车设施为供应主体、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系统;结合老城区改造,适度提高各类建筑物的配建标准,采用占地少的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新建项目严格按配建标准配建停车位;在老城区结合路外停车场建设,逐渐降低路内停车比重,节省道路资源;在新城区可利用空闲的道路空间适当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城市中心区考虑路网容量和用地要求,适当控制停车泊位供应,开放部分尚未充分利用的配建停车场,发展停车诱导管理系统,提高停车场利用率;在交通枢纽、主要进出城市干道入口、重要的轨道交通换乘站规划大型公共停车设施,方便人们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