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深化规划
通沪铁路等级为国铁I级,正线为双线,近期开工建设。规划于三和镇区西侧设客货两用中间站1座:海门西站。规划利用叠港公路、南环路西延段作为车站的主要疏解道路。
宁启铁路等级为国铁I级,正线为单线,远期开工建设。规划于市域内设置客货两用中间站1座:海门站。规划利用站前路(336省道)、长江路作为车站的主要疏解道路。
考虑到长江港口岸线的利用,以及南通港的联动开发,建议必要时建设由通沪铁路引向通海港区的铁路专用线,实现港口货物运输的水铁联运。
航道与港口规划
1、内河航道与港口
主城区的内河航道海门河、青龙河规划维持七级航道,逐步取消圩角河城区段(海门河以南段)的通航功能,提升浒通河为七级航道,加强长江航道及沿线港口与通吕运河(三级航道)主干航道的沟通与联系。
规划于海门河北岸、海兴路与圩角河之间,建设现代化内河港区1处,占地约3.5公顷。
2、沿江港口
海门市沿江港口岸线的开发利用应与南通港口开发相结合,实施岸线的联动开发和港口设施的区域共享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公交发展目标:公交车万人拥有量达到13标台。公交出行比例达到15%以上。居民单程公交最大出行时耗不超过30分钟。公交线网平均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公交出行换乘系数不大于1.3。公交线路的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中心区公交站点间距为300-500米,外围区公交站点间距为500-8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以500米为半径计算占城市用地的比例不小于90%,以300米为半径计算占城市用地的比例不小于50%。
公交需求总量:远期预测公交出行总量为19.35万人次/日,高峰小时公交出行量为2.9万人次。
公交枢纽站规划:规划公交枢纽站7处,其中6处位于主城区。
公交首末站规划:规划公交首末站9处,其中5处位于主城区内,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
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规划的停车保养场兼具停车和保养功能,共规划3个停保场,其中2个位于主城区外围。
公交线网规划:远期规划由“三横、三纵、两对角线和两条新区连接线”共10条线路组成的公交干线网,干线网密度达到2km/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