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章 规划界定
第1条 规划背景
近年来,惠州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海壳牌石化项目的落户给惠州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形势下,惠州市区交通需求已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个体交通发展也非常迅速,惠州市区交通系统长期缺乏系统性、综合性规划的弊端与市区大规模扩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日益显现。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惠州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关于构架和建设市区现代化交通体系的议案》,要求在高起点修编好市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1993年完成的市区交通专项规划进行修编,并要求在规划中做到“五个结合”:远期发展和近期整治相结合、内部疏导和外部连接相结合、动态交通组织和静态交通管理相结合、道路整治和旧城改造相结合、建设车行系统和发展步行系统相结合。
另外,惠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于2004年4月启动,开展相配套的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工作将有助于避免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脱钩的弊端,从而使二项规划工作从过程到最终成果均达到高度的协调。
在2003年惠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前,规划编制单位曾于2002年10月开展了《惠州市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的工作,规划范围为原惠城区。该项规划已于2003年5月提交初期成果,后因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工作暂时中断。2004年10月开始,规划工作重新启动,项目名称调整为《惠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惠州市区。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1991。
4、《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同步协调进行)。
5、《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000。
6、《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2002。
7、《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2002-2015)》2004。
8、《惠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003。
9、《惠州市干线公路网交通规划(2004-2020)》2004。
10、《惠州市公路运输发展纲要研究规划(2005-2020)》(草稿)。
1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004。
12、《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研究》2005。
13、《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建设部1991。
1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 2004年38号文件。
15、《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2-2020)》2004。
16、《惠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17、《惠州市统计年鉴》20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