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通规划总体构思
1.规划目标
规划的道路网络需要在数量和空间结构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构布局。加强城市各片区间和瓯江两岸城区的交通联系,注重快速路的建设和支路网的完善,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场站设施间的衔接,强化温州市的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并以道路建设带动城市建设,适当提高城市道路网密度,疏解市中心区交通,整理改善老城区的道路网,同时兼顾传统特色保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
2.发展战略构架
温州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促进温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温州老城区、行政中心区、知识园区等各分区功能的实现。与城市综合运输相适应,促进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必须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上,从政策、体制、资金、建设、经营、服务等各个环节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给予保障。减少温州市的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交通规划也考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在满足市内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方便流动人口的出行。通过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相结合等方式,促进温州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目标早日实现。
充分利用新建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形成多心化的城市格局。优先发展行政中心区,促进城区往东发展。发展知识园区,促进以三中心鼎立为核心的城市格局的全面形成。发展对外交通网络和设施,促进城市外延式发展。以快速的道路交通系统,带动土地的开发,促进城区和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发展高效率的交通方式,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加强交通管理,充分发挥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和设施的潜力。
三、现状交通特征及存在问题
1.居民出行特征
温州市曾于87年、95年及96年进行过三次居民出行调查。为了分析温州市居民出行特征演变的趋势及原因,本次城市交通规划在规划区域内作了补充(200户)调查。
出行个人属性: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呈上升变化趋势且大于国内其它城市,由96年的2.78次/人增加到99年的3.14次/人。按出行者计,为3.47次/人。
出行目的构成:主要是上班和上学,占36.2%。其次是生活出行、业务及购物,与96年相比没有很大变化,只是上班目的略有降低,上学目的有所上升。
出行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骑自行车、助动车及摩托车和乘坐公共汽车。与历史年份相比,温州市居民的公交出行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已由96年的4.4%增加到目前的9.0%。
表1 温州市居民出行方式比例

居民出行量:呈近多(时耗短)远少(时耗长)分布,在40分钟以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在居民出行总量中,超过90%的居民出行时间在30分钟内。如下表:
表2 温州市居民不同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