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近期道路建设,新辟、延伸或调整一些线路的走向,增加新区的线网密度。旧城中心区将辟为步行区。除了公交车辆外,至少应在高峰期间限制其他车辆的通行,以方便群众的各种活动。在市中心地区中巴线路宜逐步改为单机车线路,以减轻道路交通的压力。宜在各发展方向设置新的公交枢纽站,以利新区内部、新区与旧城区、以及新区与郊区城镇、旅游风景点等的交通联系。对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个体客运车辆不愿去的贫困地区,现有线路客流量虽少,仍需保留,并加开进入贫困地区的线路,方便人们进城带货、采购,近期仍以单机车直入城区。根据农村与集镇、集镇与中心城联系的特点,在远郊设置换乘枢纽点,在站上驻车过夜(如桐浦、飞云等),并由此向远郊辟线,以满足远郊乘客到市中心批发市场、行政管理部门、经济开发区的交通需要。今后瓯江上有多座大桥建成、越江公交线路的开辟,轮渡的作用将部分被代替。但瓯北轮渡仍将发挥其作用。此外,轮渡上江心岛和与黄田镇的联系仍很需要。为适应温州城市用地的扩展,在快速轨道交通建造以前,公共汽车应发展一批大站快车,提高车速,缩短居民出行时耗;在市区应投入部分空调车,提高公交舒适度和吸引力。
本次在提出公交规划的同时还对规划实施提出了建议加强市政府对公交建设的统一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采用联合开发策略,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国企应成为城乡客运市场的主体。加大政府扶植力度,完善企业自身改革。有条件地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确保公交发展与城市土地开发进程相协调。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并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7.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温州市城市交通将要经历机动化发展历程,将要面对小汽车交通带来的诸多弊端的考验,广大居民及政府决策人员必须从战略高度,统一对"面向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认识。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很难在短期内成环成网,发挥巨大效益,并且在规划期末,温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可能尚未开工,但为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次交通规划仍提出温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
本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针对温州城市形态及具体情况,在中心城与其主要卫星城之间提出东西线及南北线两条轨道交通线路。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铁路和总体规划已论证铁路线路。考虑到城市用地发展的过程和形态,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分为两个层次:联接市区与城市远郊副中心的快速轨道交通;温州中心城区内的快速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