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居民意愿
居民意愿反映了居民对城市交通的直接感受,其倾向性意见值得有关部门的重视。
骑自行车比较集中的原因是上班(上学)准时和节省时间,分别占40%以上;核心区和外围区的居民同时对公交服务不便较为敏感;核心区和中间区的居民还看中自行车的方便实用。骑自行车抱怨最多的是自行车被盗,其次较为普遍的是气候影响和汽车多,前者中心区和外围区反映较多,这与停车设施缺乏和无管理的马路停车多有关;后者外围区反映突出,可能与缺少绿化和大型车辆(主要是货车)多有关。流动人口中有不少人认为过马路危险,可能是不熟悉城市交通环境的原故。
骑助动车和摩托车主要是上班准时和节省时间,后者更为强调。突出的问题是停放难和经常堵车,反映出中心区停车设施匮乏和交通拥挤;外围区突出的是经常维修、使用费用大(与前者有一定关系)、被盗和经常堵车,反映外围区道路路况差,停车管理和交通畅通也存在问题。
步行的烦恼主要集中在过马路危险,核心区反映最强烈,这可能与交叉口交通比较混乱有关。其次是太阳晒,反映出行道树遮荫不够。据了解新开的道路,所栽的行道树生长缓慢。
对发展摩托车的普遍态度是适当控制,占50%左右。核心区居民持赞成态度最少,仅9.1%。对发展公交,核心区表示赞成和反对态度的持平,反映出对公交发展尚有争议;中间区不表态的最多,反映出认可现状;外围区持反对的最多,可能因公交不便而失去信心。 打算购置交通工具以购置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欲望为主,其中购置摩托车的欲望要高于自行车。核心区购置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欲望要低于其他区。
3.城市道路网现状
长沙市区现有道路(可供小汽车通行且有路名)中,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分别为0.13公里/平方公里、1.92公里/平方公里和0.91公里/平方公里,所有铺装道路面积的人均水平为5.89平方米。与国家规范相比,长沙市现状道路各项指标均偏低,这说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
在整个路网中,南北向道路在市区东北角受阻,道路错位相交也使得交叉口之间的路段流量叠加,造成大量交通过分汇聚少数几条干路上。另外,距立交很近的平面交叉口,往往使立交效率降低。而市区南部的路网,干路稀,支路少,也有流量过分汇集的现象。
目前,长沙市居民出行和机动车出行的早高峰相错,这两个高峰有前后重叠的趋势,这对长沙市的道路交通无疑将产生更为严重的压力。
机动车停车占路和摊贩占路现象严重,导致非机动车干扰机动车,交通混乱,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
市区的主要道路断头路多,错位布局;支路少,干、支结构失调;非法占路现象严重,以至未形成高效率的网络。道路普遍断面狭小,多数伴有道路被占、人车混行、交叉口延误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