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五一路核心区机动车流量特征

图1 城市核心区主要出入口之间现状机动车流量流向图
核心区范围西临湘江,东靠铁路,北达八一路,南至人民路和西湖路。主要交通联系是南、北、东方向。穿越该区的交通相对于到发该区的交通要小得多。五一路芙蓉路交叉口是核心区内交通流量最大的交叉口,12小时内机动车流总量达到97048辆,其中出租车和其他小汽车为主要车流,向东平行分流这些小汽车可以减轻芙蓉路和五一路的交通压力。
5.城市出入口交通
长沙市的对外交通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其中公路运输占80-90%,具有绝对优势。公路客货运输平均运距在40-60公里左右,已把相距40公里的株洲和湘潭包括在主要联系范围之内。据交通部门观测资料,向南(井湾子和回龙铺)通往株洲、湘潭方向的交通量最大,而向北(塘田)通往岳阳、武汉方向的交通量较小。
1997年京珠高速公路长沙市区段建成通车,分流了南北向过境交通。回龙铺观测点的交通量也从1996年的13135辆/日下降到1997年的7881辆/日。原来要通过韶山路穿城去益阳、岳阳和浏阳方向的流量,已由京珠高速公路承担,减少了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的干扰。
6.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长沙市的公共交通基础较好,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和中巴。由于地形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城市居民出行中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较高;居民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标台)在全国名列前茅,也与国标大城市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的水平相当。
与全国其他城市相仿,长沙市公交总公司一直是亏损企业。1992年以来,总公司效益迅速滑坡,1997年亏损创历史记录,累计达3亿元之多。
长沙市具有消费性城市特点,为出租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出租车作为一种辅助的公共交通,在该市确实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就目前来说,出租车已饱和,出租车空车率为三分之一。出租车发展迅速,已供大于求。
根据居民出行调查,反映出对公交发展尚有争议。由于外部环境和本身的财务状况,公共交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另外,居民购车的欲望以购置摩托车和自行车为主,其中购置摩托车的欲望要高于自行车。从居民出行距离分布看,目前公共交通的优势在6-7公里以上的出行,如果要争取更多的乘客,公共交通还要继续提高服务水平。其中包括减少步行和等车时间,提高运送速度,来吸引近距离的乘客;提高车型档次来吸引欲购置个体交通工具的居民。同时,政府对公共交通的发展应予以优先,并从经营体制上解决公交长期负债运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