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和管理上,机动车交通优先次序是主干路、次干路,最后才是支路。在遇到较多灯控平面交叉口时,首先应展宽主干路交叉口,实现主干路上绿波交通:即主干路机动车驶过第一个绿灯,并按规定的车速行驶,在以后的交叉口上都能遇到绿灯信号。交叉口增加进口道的车道数,目的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使它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发挥道路网的效能。
通过组织部分主干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次干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支路和街坊内部道路(或小巷), 将自行车引到支路和次干路上,努力减少或消除主干路两侧(至少是交叉口上)的自行车,以保障主干路的交通高效率和交通安全。还可以根据具体交通情况,限时、限地区地实现自行车专用道。
干路两侧的自行车道的宽度应不小于3米,自行车专用道宽度不小于4.5米,远期如果自行车出行量减少,可根据需要将自行车道逐步改为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或步行道。
结合旧城改造,近期需要疏通和改造的老城区自行车通道有西长街、太平街、黄泥街、东牌楼街等。
3.步行系统
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目标是在市区范围内建立一个综合、安全、方便的行人交通网络,满足行人通行、集散、游憩的需求,这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建议结合旧城区的成片改造,将商业设施引入街坊内部形成步行街区;在有大量机动车行驶和人流密集的街道, 应要求沿街建筑的二层贯通, 并通过人行天桥与对面街道二层相连接,以实现人车的完全分流;步行区的周围必须有方便的公交服务,还必须有方便的停车设施;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对步行系统予以充分考虑。
4.中心区道路整治
中心区道路整治的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老城区原有道路网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基本上维持原有道路网架,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道路要加以保护;理顺现有道路功能,合理组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适当组织单向交通;结合老城区商业设施的布局,设立老城区步行道路系统;对原有曲折狭窄道路有重点的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与断面形式。
中心区道路整治的主要措施有打通瓶颈路段、改造道路断面、整治局部路网、完善交通设施等。
5.道路网指标
道路总长度
表3 长沙市区规划各级道路网长度

道路网密度
表4 长沙市区规划各级道路网密度与国家规范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