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停车总量预测
长沙市区的车辆发展预测2005年有汽车9-12万辆,摩托车14-17.5万辆;到2010年有汽车15-18万辆,摩托车21-25.5万辆。
长沙市区远期总人口190-220万人,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的规定:"社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需要停车面积为152-220公顷,考虑到摩托车要向小汽车转换,我们取中高值约210公顷面积。其中机动车停车场占80%-90%,由于长沙地形起伏,自行车出行量相对不大,未来随着机动化的发展,自行车出行量将减少,故取高值90%,则机动车停车场规划面积为190公顷,自行车停车场规划面积为20公顷。机动车每个泊位按30平方米计,自行车每个泊位按1.5平方米计,共计约有机动车泊位6万个,自行车泊位14万个。
9.近期道路设施建设重点
道路设施的建设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措施之一。长沙市现状道路各项指标均较低,因此须从各个层次上予以改造和完善。
快速路系统:要尽快建设形成长沙市的快速路系统,以提高路网的快速和通畅性,近期应重点建设南环线和西环线,与现状东环线和319国道城区段形成快速路环。为保证快速路系统的通畅,应加强对快速路的交通管理和沿线土地开发的控制。

图6 长沙市城市近期道路建设规划图
主干路系统:主干路近期建设的重点是打通断头瓶颈路段,完善城市中心区的南北向、东西向道路系统,改造(主要有拓宽和延伸两方面)现有标准过低的主干路。此外,城市的其它片区的主干路视各片区开发进展相应拓展延伸。如为配合铁东区的开发,进行雨花大道、劳动东路、火星路等道路的建设。
次干路系统:次干路具有集散交通流的作用,并有很强服务功能。此外,城市的其它片区的次干路视各片区开发进展相应拓展延伸。
支路:主要解决局部地区交通问题,近期应努力提高城市的支路网密度,适度开通一些支路,如老城区的支路网的适当完善,其中主要有西长街、东牌楼路、黄泥街等。
交叉口:综合治理城市交通的交叉口瓶颈,通过交通渠化、信号优化配时等措施,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如东塘、树木岭、长岭、伍家岭等交叉口的改善。
静态交通设施:结合旧城改造解决路内停车问题;并根据规范要求配套完善停车场、库的建设。
城市核心区结合各级道路改造,适当考虑组织单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