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桐泾路构成的城市环路上,开辟联接中心城区与新区、园区和吴县市区的公交环路;在由东大街、司前街、养育巷、中街路、桃花坞大街、西北街、临顿路、凤凰街、带城桥路、竹辉路和新市路组成的古城内环路上,开辟联系观前街、南门商业中心和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等著名园林的旅游环路。人民路公交干线联接火车站、观前街、南门和吴县市区,它与干将路上的轻轨线路构成十字型城市公交走廊。
枢纽站、组团中心与郊区首末站组成公交网络的节点
"十字加两环"的公交网络骨架和环路上的枢纽站以及各组团中心、郊区首末站,形成由环向切线和径向放射线相交织的公交线网的"脉络"。新区、园区一期、二期和三期开发区及吴县市区内部的公交环线,与环向切线或径向放射线相连。
2.线路规划
本次公交规划在多次实地了解苏州现有道路状况的基础上,对调整、延伸和新增线路的走向进行反复推敲,力求线路规划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最后规划了59条公交线路,这些线路分为三类:保留线路 在苏州原有的公交线路中,一部分线路走向合理,运转效率高,客流稳定,规划中应予以保留。本次规划保留了10条线路。调整、延伸线路 原有公交线路中,一部分线路走向基本合理,但由于城区的扩展,或因整个线路网的调整,需要进行线路走向的部分调整或延伸。本次规划调整、延伸了18条线路。新增线路 为适应苏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次规划在分析道路的行车条件以及居民出行流量流向的基础上,新增了31条线路(近期增加7条线路,中期增加17条线路,远期增加7条线路),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
苏州市规划的公交枢纽站(含原有)有:火车站(南、北广场)、南环大桥、石路、园区管委会、坝基桥、苏州乐园和新升新苑等。
3.公共汽车发展规划
规划确定了2000年、2010年线路配车数,由于苏州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客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旅游季节的客流量比平时大得多,因此,规划保管车辆以线路配车加15%备车(供修理、保养、计划外线路配车使用)组成。远期配置约合1560人一辆标准车,加上轻轨交通,可基本满足苏州市居民公交出行的要求。
4.公交线路规划评价
苏州市公交规划线路的总长度为835公里,线网长度为546公里,比现状分别增加了427公里和268公里。2010年苏州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面积为180平方公里,由此算出公交线网密度为3.02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3.43公里/平方公里,新区2.87公里/平方公里,园区2.73公里/平方公里,吴县城区2.95公里/平方公里,均达到国标要求。公交规划线路的重复系数为1.45。

图2 苏州市公交线路规划图
以各公交站点为中心,乘客步行至公交车站的距离300米(即步行4-5分钟)和500米(即步行6-7分钟)为半径绘制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复盖图,视其对城市用地的覆盖情况,表达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程度。现状公交站点,服务半径为300米和500米的,所覆盖的面积分别占总用地面积的40%和75%左右;规划线路站点,服务半径为300米的和500米的,所覆盖的面积分别占总用地面积的73%和94%左右(按国标要求,应分别不小于50%和90%)。
在苏州市区和郊区的各主要人流集散点中,选择了21个交通吸引点,根据规划公交线路的走向,检查乘客在其间相互活动时乘公交直达和换乘一次的情况,在21个集散点之间流动的210对联络线中,直达的有134对,占63.8%;换乘一次的有76对,占36.2%;没有换乘两次的。平均换乘系数为1.36,如扣除郊区的浒关,平均换乘系数为1.32,均达到国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