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道路网规划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要建设通畅、便捷、功能明确的道路网络,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道路网规划结合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贵港市道路网络体系的发展作出指导和分析。
规划思想:建设外环快速路,将过境交通引出城市;建设机动车专用主干路,保证进出市中心的机动车辆不受非机动车的干扰;非机动专用路配合机动车专用路进行建设,同时也可以适应中等城市居民出行距离较短、非机动车使用较多的实际情况;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建设步行系统;进行通道分析,确定合理的通道规模,定量地明确通道数量。
主要规划内容:快速干路建在城市建成区外围;根据城市东西长、南北短的形态特点,规划四横六纵的主干路网;为满足干路网的密度要求规划次干路网;为满足干路网的密度要求规划支路网,支路长度与主干路及次干路长度之和基本相等;非机动车道路与机动车专用主干路和步行系统相匹配建设;步行系统结合城市中心、副中心及风景点建设。
6.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提出贵港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思路,限制摩托车等私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分析了乘公交车出行的空间分布规律、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和公交出行时耗特征;详细分析了公共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的现状;规划了以火车站、客运站为换乘枢纽的近期公交路网;增加了公交线网密度;引入常规公交车并保证公交车的服务水平,实施逐步分阶段引入常规公交车并与小巴结合使用的渐进策略。
规划了以火车站、大型客运站和现市政府为换乘枢纽并结合环线的中期公交路网;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扩大而把原来的线路延伸或仅作适当调整,并另外增加联系新建成区和老城区的线路;把原较拥挤的线路转移到新改造路段上;随着新城区的建成而把公交线路延伸过去,或配备新区到城中心区的线路;到郊区的公交车可采用间隔发车的措施。对公交系统的远景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指导和建议;给出近期和中期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
7.过境通道及立交的规划方案
论证外环的修建方案:目前过境车辆基本都从市区经过,对市内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必须修建外环。
过境通道的规划方案:按不同规划分期将过境的外地车辆引流,在确定过境通道的规划方案时对不同流向采取不同的方案。
立体交叉规划:在外环路与南宁、梧州、玉林、横县方向出入道路相交处,规划至2015年拟建四处半互通式立交,远景拟建四座全互通式立交;外环道路与其它道路相交拟建若干座分离式立交。
8.客货运站及公共停车场规划
根据对客货运量和停车位需求的预测结果,对贵港市城区的客货运站及公共停车场进行了规划,并提出了分期建设计划。
对规划近期、中期客、货运量分别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新建、改建客、货运站的位置、规模等进行了规划。
根据预测的规划近期、中期机动车保有量,确定2000年和2015年的机动车停车泊位总需求。
确定具体的机动车停车位分布,并给出了各停车场的位置、停车位数和场地面积。论证了在贵港市中心城区实行路边停车的可行性,并给出了路边停车可提供的停车位数量的估测。
三、技术特点
1.强调道路网的系统性
道路网规划是许多方面综合协调的产物,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目标体系并加以综合,以期得到最为合进、综合效益最高的道路网络系统。一个能够比较全面科学地反映规划路网质量的目标体系,应能给出一系列关心道路交通状况的各方面人士所关心的评价指标。
市政建设决策者系统
决策者需要掌握权衡的是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了解的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以及投资规模,能够给出这些信息的指标包括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车均车道里程或车道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