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基础设施在规划期内的投资需求量十分巨大,所以有必要确定规划路网在不同时期的投资重点,科学地制定合理的分期实施规划,逐步实施规划中期乃至远景规划道路网。
机动车道路系统
快速干路
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即规划道路网中的外环路。其中外环南路与外环西路属近期建设范围,外环北路在规划中期内建设,外环东环路则为远景建设目标。为保证外环快速干路上车辆的快速连续通行,在四个城市出入口处各建一处立体交叉,在规划中预先留出足够的立交用地并加以控制管理。
出入城市的放射状道路与外环路垂直,为了不干扰外环路上车辆的运行,以及考虑到防洪方面的要求,快速干路设计标高较高,放射路均从快速干路下穿。在与城市用地的联系不多的路段,由于需要上外环路的机动车辆较少,不必设置辅路,故采用红线宽度为32米的断面;在与城市用地联系较密切,有车辆要由城市道路汇入快速干路的路段采用红线宽度为75米的断面。这一断面分为三部分,标高高于地面的一部分是机动车专用道,与地面标高相同的一部分是靠规划区一侧的辅路,还有连接这两部分的20米宽的斜坡式绿化隔离带。车辆通过绿化带中的匝道出入环路主线。
主干路
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双向4车道,为市区主要的交通走廊。为保证全市范围内交通的便捷通畅,减少非机动车对机动车交通的干扰,规划了两条机动车专用交通性主干路。其中东西向的一条在市区的东、西两端分别与外环快速干路以立交形式相交,南北向的一条跨越郁江。
除了机动车专用路外,主干路还有红线宽度分别为60米和50米的两种。

过去在观念上或建设中,往往认为城市主干路应有双向六车道才能满足通行要求,但实际上,道路上的车辆能否顺利行驶,其主要的影响并非来自路段,而是来自交叉口。在信号控制交叉口,由于绿灯时间的限制以及车辆所受的其它因素的限制,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量还不及路段上通行量的一半。象贵港市这样规模的城市,主干路上的车流量并不是非常大,只要保证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相匹配,路段上双向四车道已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
60米宽的主干路上有5.5米宽的机非车辆隔离带,50米宽的主干路也有机非分隔带,机非车辆分隔带的作用有三种:在路段上可辟为港湾式停靠站,供公交车辆停靠;在交叉口进口道处可改建为车道,保证进入交叉口的车辆有足够的车道;若将来交通量增长,可在必要时将绿化带改造成车行道,作为公交专用道。
另外,60米宽的道路有5.0米的中央分隔带,50米宽的道路也有4.0米的中央分隔带,在交叉口车道拓宽时可以用来增加一条左转车道。在规划道路断面时预留足够的绿化分隔带,既可以美化道路环境,又可以在将来需要增加一些车道规模时不用另外占用土地,只需将隔离带改建成增加的车道即可。
次干路
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双向4车道,是城市干路网的主要部分。城市干路网的服务水平是体现一个城市交通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完善的次干路网络能有效地吸引交通流,疏解主干路上的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干路网的通行能力。同时,干路网的密度和干路间距也是城市公交线路得以合理规划的基础。本次规划的次干路有红线宽度分别为42米和36米的两种,42米宽的道路有3.0米的机非车辆分隔带,36米宽的道路在人行道外侧也有3.0米的绿化带。绿化带可辟成公交车辆的港湾式停靠站,或作为路边停车的停车带使用。关于路边停车的规划详见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