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方案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方案中包括8条市区线路,建设里程169.7km,3条通往郊区的市郊铁路线路,建设里程109.4km,建设总里程为279.1km。预计2008年北京市区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将达到264.7km,加上3条郊区线路,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74.1km(见图5)。

2.7.6 线路敷设方式和用地控制
(1)确定线路敷设方式的原则
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创建优良的城市景观环境;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创造良好的衔接换乘条件;尽可能地降低轨道交通建设费用和运营成本。
(2)线路敷设方式
市区第二条环线及第二条环线以内的地铁线路(M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第二条环线以外的地铁线路采用高架或地面敷设方式。市区轻轨线路(L线)采用地面敷设方式。轻轨线路原则上布置于道路中央,采用交通信号管理措施优先通行。市郊铁路线路(s线)采用地面敷设方式,在通过交通流量大的城市道路时,应采取立体交叉措施。
(3)建设用地控制
地铁地下区间线路的中线位置按与道路中线重合考虑。布设有轨道交通地下线路的道路,以道路中线两侧各15m作为地下线路规划建设控制用地;地下车站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宽度为40m。地铁高架线路一般架设在图5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方案(2008年)道路中央,当道路一侧为规划绿地时,也可架设在有绿地一侧的道路旁。高架区间线路的规划建设用地按10m宽度控制预留,高架车站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宽度为30m。地铁地面线路常在城市郊区与地面道路交通矛盾小的地段采用。地铁地面线路的规划建设用地按15m宽度控制预留,车站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宽度为30m。
轻轨线路原则上采用地面敷设方式,其线路一般布设在道路中央地带,其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宽度为7m。在进行轻轨线路设计时,需统筹安排其途经路段道路断面的合理使用。
(4)环保距离控制
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行时对环境会产生噪音和振动两方面的影响。轨道交通沿线环保隔离控制距离为:地铁高架线路、地面线路和市郊铁路线路在通过城市建设地区时,沿线(街道)两侧建筑距地铁和市郊铁路的环保隔离控制距离应不小于30m:由于轻轨运行产生的噪音一般不超过道路上机动车行驶产生的背景噪音,因此对其环保隔离控制距离不作规定。
3 轨道交通线网相关规划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属总体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线网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为了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建设用地、降低轨道交通建设费用,在完成线网规划之后,应尽快编制与线网有关的相关专项规划。这些规划是:
·轨道交通线路详细规划(明确线路、车站、风亭及出人口位置);
·车辆段及停车场用地控制规划(明确用地位置及边界);
·联络线用地控制规划(明确线位及控制要求);
·小汽车接驳停车场规划(明确用地位置及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