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层平面结构分析
二、规划构思
1.规划提出了将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成为深圳市未来现代化、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国际化都市高品质环境的城市标志性窗口地区的目标。确定了外围交通净化及有序组织,人行组织快捷、安全、人行优先的原则,有序高效接驳的综合一体化原则。
2.采用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组团式功能结构,并与地铁无缝接驳。东侧保留原福田汽车站为综合交通枢纽的辅助功能区,并在交通、功能、景观上与规划交通枢纽中心统一整体考虑;南侧保留与南侧市政用地的绿化隔离空间;西侧预留城市绿化空间,并为内部交通组织留有发展空间;北侧为交通枢纽中心的站前广场,强化地区及道路沿线的景观标志性。
3.为了解决交通枢纽中心对周边城市交通的影响,规划提出了“点”、“线”结合及“点的切入”的近远期结合方案。近期采用“点”、“线”的结合模式:长途交通进出线路主要由广深高速公路通过立交匝道这一交通节点在交通枢纽中心南侧组织完成;在交通量不饱的前提下,常规公交利用周边城市道路进行线型的交通组织。远期采用“点的切入”模式:常规公交通过设置专用匝道接口,解决公交的进出站线路对深南路及城市交通的影响。
4.在内部分区交通及交通组织上,规划提出建立长途、公交、的士及社会车辆各自相对独立的交通功能区域及流线体系,避免各类交通的混行交叉干扰。常规公交以深南路及深滨一路为综合交通枢纽主要进出方向,并在其西侧进行场站内部交通组织;长途客运以交通枢纽南侧的白石洲路为主要进出方向,并在其南侧通过东面立交匝道向高速公路和快速干道发散。
平面和空间上设置相互独立的功能区的交通模式,实现了无缝接驳、以人行优先组织交通、水平及竖向交通人车分流和管道化的接驳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