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特区成立20年的高速发展,使特区内土地储量已十分有限。随着城市中心区(CBD)的建设,其就业人口的居住问题已无法在现特区内解决,必须向特区外围地区扩展。二线扩展区(龙华新区)就是为配合市中心区的建设,将特区二线外移而进行的规划。
发展策略研究
一方面通过分析确定了二线扩展区功能定位;另一方面,将建设目标演绎成具体的建设方案,包括规划概念、建设标准、建设步骤以及政府积极的行动策略。
片区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福田中心区二十一世纪的高尚生活居住服务基地和部分文化体育教育设施配套区,是体现深圳二十一世纪居住文明和城市建设质量水平的现代化、生态型的综合居住区。
规划构思
二线扩展区现状山体自然植被保护良好,环境优美迷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生态型的布局结构,解决好二线扩展以后涉及到的二线监管问题及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与中心区及其它组团的交通联系问题是规划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规划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构思,进行探索与尝试。
规划吸取“带型城市”沿轨道交通布局的概念,遵循公交优先的原则,以地铁和东、中、西三条南北向干道组织区内的功能布局,形成一个中心区六个居住区的布局结构。利用契形山地绿化将自然景观引入居住区,构筑以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组团绿地、步行系统、城市广场等多元绿化和空间景观体系,创造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生态型居住环境。
土地经营策略
为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同时佐证规划方案的科学性,提出二线扩展区的土地经营策略,包括开发原则、开发模式,并着重研究政府土地投资与收益关系,综合评估开发效益。
创新与特色
1、规划在深圳市首次运用“管理规划”的做法,将研究、规划、设计、管理、实施有层次地结合起来,保证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通过规划提出了二线扩展概念,为政府的最后决策——设立二线扩展区提供了规划依据。
3、深化了总体规划,为福田中心区的建立提供了与之匹配的生活服务区,使福田中心区的规划更加完善。
4、在发展策略层面上,提出了规划概念、建设标准、建设步骤以及政府的行动策略,并以此为指导编制规划。
5、规划中解决了二线监管后带来的交通组织、行政隶属以及非农建设问题。
6、提出了土地经营策略,满足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与土地收益基本持平的要求,保证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7、通过近远期规划,基础设施的有序扩张,解决了二线扩展区的设立区位条件变化带来的土地公平、公正经营问题。
8、本项目完成了从规划项目提出到规划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工作,对国外管理规划理论进行大胆尝试,取得很好效果。
实施效果
深圳市政府为了配合市中心区的建设,批准了二线扩展区的方案,并上报国务院。为全面实施二线扩展区的开发建设,片区土地已由政府全部征用,区内已批未建工业项目全部外迁完毕。根据规划,已开始进行市内市政工程的施工图纸设计,规划一期建设项目已着手组织国际招标,局部地段的基础设施已按规划实施。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指标一览表
总用地面积 1273公顷
总建筑面积 972.71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537.60万平方米
毛容积率 0.76
总居住户数 44800户
总居住人口 156800人
规划用汇总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比例(%)
01 R 居住用地 513.96 40.33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132.92
二类居住用地 259.48
三类居住用地 31.47
乡村居住自留用地 75.22
配套设施用地 14.27
02 C 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 45.55 3.58
其中 商业用地 6.10
金融业用地 4.50
服务业用地 28.57
商业性办公用地 6.38
03 G/IC 政府/团体/社区用地 51.6 4.05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13.30
文化娱乐用地 7.16
体育用地 14.61
医疗卫生用地 4.93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11.6
04 M 工业用地 44.11 3.47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24.95
高新技术园区用地 19.16
05 W 仓储用地 1.75 0.14
06 T 对外交通用地 26.47 2.08
其中 铁路用地 23.34
长途客运站用地 3.13
07 S 道路广场用地 255.29 20.06
其中 道路用地 247.81
广场用地 2.66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4.82
08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3.31 1.05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8.76
交通设施用地 0.92
邮电设施用地 2.21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1.42
09 G 绿地 273.19 21.46
其中 公共绿地 50.49
生产防护绿地 222.70
10 D 特殊用地 48.21 3.78
合计 规划区总用地 1272.84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