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师:Jensen & Skodvin 建筑师事务所
项目位置:Mortensrud,奥斯陆
设计年份:1998-1999
建造年份:2000-2002
施工负责人:Øivind Moen AS, Dag Solvang, Haavard Slaatten
业主:Kirkelig Fellesråd i Oslo, Terje Oterholt
项目建筑师:Jensen & Skodvin, JanOlav Jensen (project leader), Børre Skodvin, AnneLise Bjerkan, Torunn Golberg, Torstein Koch, Siri Moseng, Einar Bjarki Malmquist
艺术家:Gunnar Torvund (设计主圣台部分及蓝色教堂的玻璃雕塑), Knut Wold (设计教堂的大理石片)
室内家具设计:Terje Hope
预算:550万欧元(842万美元)
这座教堂坐落在一座小山的顶部,周围有一大片松林,还有一些裸露的岩石。
从几何学角度来说,这座教堂是现有基地的附加体,除了小心地移除薄薄的土壤层之外,对基地不能再进行爆破和挖掘。此外,这个方法能够易于保持现有的植被和地形,因此也增加了人们对建筑另一层面上的体验。
庭院中保留一些树木,四周用围栏围起。教堂的混凝土地面上有一些裸露的岩石,如同小岛一般成为教堂会众与唱诗班之间的无形分隔。从而使基地原有的不利元素转变为有利元素。因为这个空间尺度较大,因此这种处理手法在分隔空间的同时又弱化了空间的尺度。花园的具体位置并没有通过模数来确定。建筑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上也没有使用统一的分级或是模数,因此材料和结构的疏密度上可以自由变化。
室内这些裸露的岩石形成障碍,限制了创造一个“安静的”忏悔室的可能,然而建筑师却故意将这种不利条件转变成一种用来打破空间的元素,这样的处理打破了室内人们的视线焦点,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堂处理手法。
建筑的主要结构是一个支撑着屋顶的钢构架,石片堆叠的石墙是建筑的围护结构。沿教堂周边90-160厘米处有一面玻璃,与石墙围合出一条狭窄的通道。石墙上的石材没有通过砂浆来粘合,这样使得光线可以通过石墙的缝隙进入室内。石墙一面平坦,一面粗糙。透过教堂三面的玻璃外廊,可以看到石墙的粗糙外表面。石墙的石片之间通过每隔一米水平地插入一根尺寸为4mmX250mm的钢条,这样就解决了石墙的稳定性问题。只有当墙体重量加入到这个结构中时,这些钢条才能够起加固作用。立面玻璃与玻璃面板之间的竖向交接处被加入钢条,用以加固玻璃构造,同时玻璃的竖向钢条与石墙的水平钢条连接,更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建筑的预算十分紧张,每平方米的价格相当于奥斯陆社会住房的价格。从经济角度来说,为了能够建起这座建筑,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考虑可能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建筑的立面、结构、墙体、楼板等不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法,我们做到了这点。然而我们却是使用非常基本的方法和技术,并惊讶地发现,这种手法不仅非常节省成本,同样也给我们的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