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城市发展增量法: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的要求,规划期内居住、公建、工业等发展布局都有明确的指标,所以只要按有关定额和方法分别计算出新增部分的用水量,再加上现状的用水量,就町以求出规划期内的城市用水总量。这种方法用于近期建设预测比较准确。
(6)分类加和法:城市工业用水量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其预测的正确与否对城市用水量规划具有重大意义。通常采用与民用用水预测相同的方法外,还常用万元产值指标法。
(三)熟悉主要给水设施布局规划原则与要求
1.城市水源选择
(1)充足的水量,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首先考虑地F水,然后是泉水、河水、湖水;
(2)良好的水质;
(3)供水,集中供水,便于统一管理;如果城市地形复杂、布局分散,应采用分区供水;布局紧凑,地形良好的城市为保证供水安全性, —‘般应考虑多水源;
(4)注意近期与远期规划对水质、水量的要求;
(5)必须考虑取水、输水设施的方便,及施工、运转、管理、维护的安全经济。
2.城市给水设施的组成
(1)组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2)布置的‘般原则
1)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来布置;
2)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方案,考虑近、远期结合;
3)在保证水量条件下,优先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较好的水源;
4)考虑管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5)充分考虑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可能性;
6)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工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
(3)取水下程设施规划
取水工程包括给水水源和取水构筑物规划等。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应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应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清洁河段;同时注意靠近主流,水深不小于2.5—3.Om 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供水水源的设计最小流量的保证率,一般采用90%一97%,枯水位的保证率一般采用90%~99%。
(4)净水工程
给水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消毒及软化、除铁、除氟等。一般生活用水处理主要为前三项,工业用水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