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左江 赵志范报道 为加快垃圾处理产业化步伐,建立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运行机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日前,吉林省制定并出台了推进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
吉林省打破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政府统包统揽的局面,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政府行为转为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城市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法规、政策、服务标准及作业定额的制定,处理规模的预测和规划编制指导,市场的监管和引导方面,集中力量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规划、选址、社会投资引导、环卫资格认证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监督管理及污染物的排放监控。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干分离”的原则,加快环卫体制改革步伐。放开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各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环境卫生行业改革,放开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并严格实行“特许经营”和市场准入制度。选择具有一定资格的企业从事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营工作。环境卫生企业进入环境卫生作业市场要经严格审查,符合条件方可进入。环境卫生作业任务要以授权委托经营或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承担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运营企业。根据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规定,全面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全面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进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良性循环。按照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处理从源头抓起,逐步由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活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合理确定城市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方式。制定可行性垃圾收费的标准及手段。严格生活垃圾处理费的使用管理工作。
加大垃圾处理场的建设与运营监管,保障垃圾处理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选址工作。严格审查、审慎选择垃圾处理场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规范建设市场行为,保证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质量。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站的监管。城市政府主管部门要设立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与运营的专门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应急预案制度。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制定生活垃圾应急处置预案,落实生活垃圾应急处置的必要保障经费和设施,保障特殊情况下的垃圾处理。对于因突发事件或事故造成关键设备停运的运输单位,必须尽快抢修恢复正常运营、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环境卫生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