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方兴未艾的“节地运动”成效显著
北京怀柔农业生态公园开园
神农架有望成世界最大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发改委:已完成今年关停小火电机组任务的90%
热点讨论: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
点击进入论坛>>
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我市环保部门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市范围内饮用水水源地周围污染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水源地的概况、人口情况、取水情况、水质监测记录和污染源的废水排放情况等。从监测结果看,我市饮用水源水质整体情况良好,其中自2004年开始向市区供水的崂山水库、棘红滩水库、大沽河水源地等六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09%。
据介绍,目前,我市共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40个,其中河流型水源地4个,湖库型水源地27个,地下水水源地9个。此次饮用水源调查范围包括了全市辖区内城镇饮用水源地的各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调查的污染源类型包括城镇饮用水源地调查范围内的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场地、日排废水10吨以上的企业以及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范围内的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场地、日排废水5吨以上的企业。调查内容包括水源地的概况、人口情况、取水情况、水质监测记录和污染源的废水排放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应急预案等。在全市监测的33处饮用水源水库中,有32座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达标率为97.0%,自2004年以来向市区总供水2.44亿立方米的崂山水库、棘红滩水库、大沽河水源地、吉利河水库、小珠山水库和书院水库六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09%。
“我市饮用水源总体是安全的,极少数不达标的水源主要是由于总氮浓度偏高造成的。”市环保局生态处处长刘维铭告诉记者,自2002年开始,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将总氮作为地面水的评价项目后,我市少数总氮浓度偏高的水源变成了不达标水质。目前,引起总氮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旅游餐饮等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禽畜粪便以及农业方面的污染造成的。由于我市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水源地周边的工作污染,并在去年全面取缔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所以,总氮超标与工业污染关系不大。而农业化肥流失、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导致总氮增加现象却日益凸显。尤其到了雨水较大的季节,大量积存于明渠、河道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冲入库区,极易导致水库水质下降。
为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我市先后出台了《青岛市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地表(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关于加强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河道截污治理的同时,加强了新建和开发项目的审批管理,凡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开发建设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项目一律遭到了环保部门的拒批。在保护水源地专项行动中,我市对2000年以来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扩建的建设项目展开清查,共责令停业(产)或关闭项目32个。对两家超标排污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拆除企业私设暗管一套。此外还责令对引起农村饮用水源污染投诉的四家企业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