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 《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要求开展十大全民节能行动,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十大节能行动包括开展每周少开一天车、能源紧缺体验、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电梯使用、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普及使用节能产品、夏季公务活动着便装等。由此可见,节能行动正在日益深入,它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报记者将对太原市的全民节能情况进行调查采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每周少开一天车。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停开公务车牌号尾数分别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同时要加快推进公务车改革。倡导其他单位和个人参照上述原则每周少开一天车,更多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目击
昨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在桃园南路看到一辆车牌号为晋AV﹡﹡﹡7的公车在路上行驶。在这辆车等红灯的间隙,记者对司机进行了采访:“师傅,请问您知道今天车牌号尾数是2和7的公车按规定需要停开吗?”“不知道啊,这是哪里定的规定?”司机一脸茫然。记者告诉他国务院已经发出了“每周少开一天车”的规定。“这样啊,好的,我今后会遵守的。”司机爽快地答应。看来这样的规定还是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只是目前还有好多司机并不知晓。
危害
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太原第二大污染源。据了解,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等,也包括汽车行驶时排放的噪声和夏季使用空调时排放的高温气体。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约排出一氧化碳3000千克、碳氢化合物400千克、氮氧化合物150千克。
“如果每天都有人不开车,不仅污染源在减少,而且由于汽车数量减少拥堵也会减少,车速肯定能提高,这对每辆车改善排放有很大影响!”市机动车尾气监测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道路上如一辆车频繁起步停车,以平均速度每小时20公里行驶,与在正常路口短暂起步停车、时速40公里时相比,其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总量要高出1倍,而如果行驶速度低于每小时10公里,不仅污染物排放量增加1倍以上,而且耗油也要增加60%到70%。
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迅速,除了给交通带来压力以外,机动车排放的污染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绿色出行”成了一些人的首选,他们放弃开车,而是穿上运动服走路上班,自由自在地享受出行的通畅和空气的清新;有的则以“自行车一族”自称,回归传统……
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一些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却患上了 “公车依赖症”,即使离上班地点走路不过十几分钟,也习惯于司机接送,即使坐车比走路、骑车慢,也非得坐上专车不可。由此看来,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大力推动“每周少开一天公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从近几天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采访的结果来看,还有很多市民和司机朋友并不了解这项规定,很多机关单位也没有为此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很多市民认为,如果不制订出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让公务车辆“每周少开一天”这项新政策执行起来会有难度。
对策
每周少开一天车,究竟可以节省多少汽油呢?记者进行了一个粗略的计算:全市现有近40万辆机动车,“每周少开一天”,太原道路每天就要少5.7万辆。按平均一辆车每天行驶100公里、耗油10升计算,全市一天就要少耗油57万升,减少费用353万余元,减少排放一氧化碳17万千克、碳氢化合物2.3万千克、氮氧化合物8550千克!一月呢?一年呢?
少开一天车不仅在经济上很划算,对于环境保护更加有效。要使“每周停驶一天公车”的新政策执行得好,不能缺少硬约束。当务之急,一是要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新风,从“民间推动”变为强有力的“政府推动”,让节能减排理念家喻户晓;二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经常走路或骑自行车上下班,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锻炼了身体,还能了解更多的民情。
总之,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积极作为。只有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发挥示范和榜样作用,并建立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激励政策,才能唤起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热情,逐渐使 “少开一天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