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一号提案。记者在京采访时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九三学社确定的一项长期跟踪调研的重大战略课题,并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赴全国各地调研。
而这份一号提案,也凝聚着九三学社江苏省委的一份智慧。
今年全国两会前,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准备了一份题为“改变粗放交易方式,建立我国碳交易机制的建议”的备选提案。这份3000多字的调研报告,被九三学社中央从100多篇材料中选中,最终吸收到一号提案中来。
“改变粗放交易方式,建立我国碳交易机制”这一提案的执笔人是江苏省九三学社成员、苏州市海关的龚震。他告诉记者,他是做进出口监管工作的,与碳交易毫无关联。让他对碳交易真正发生兴趣,是在看到一组数据之后:欧洲市场上交割的碳排放价格在每吨25欧元左右,国际市场上在17欧元左右,而境外买家前来中国收购的价格每吨只有5至10欧元,比印度价格还少2至3欧元。世界银行估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可达1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提供1/3的碳减排量,交易额为150多亿美元,仅占总量的1/10。
了解这一情况后,他按九三学社省委要求,先后查阅了数十万字的资料,最终形成了提案。这份提案认为,金融建设滞后、交易方式原始、交易平台初级、配套政策缺乏以及认识普遍不足等,是目前我国碳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亟需改变粗放的碳交易方式,将各地已经出现的一些区域性交易所合并为国家级碳排放交易所,在与国外的碳交易中,必须采用“大合唱”的形式,发出同一个中国的声音。同时还要逐步发展碳排放权的国内业务。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大地理与海洋研究院院长高抒,对这份提案所提观点建议给予赞同。他告诉记者,所谓碳交易,就是受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约束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进行节能减排项目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所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抵扣其自身的排放量限额。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往不被关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了可以用来交易的有价商品。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省两会上,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也作了“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低碳经济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发言希望江苏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能率先为我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发言呼吁将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之中,把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这一发言在我省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