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源湾成排污池,水产养殖日益凋敝。
罗源县松山乡白水村渔民对记者说,由于水域污染,鱼虾产量锐减,福州的一些海鲜店已不再购进罗源湾地区的水产品。曾经热闹的渔村荒凉了,如今成为不宜居住之地。要远离海岸线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村里没了往日络绎不绝收购海鲜的外地客商,在此居住多年的住户也逆着大海的方向,搬到罗源县城附近。
记者雇用一条渔船进入罗源湾养殖集聚区,鱼排周围不时可见翻着肚皮的小鱼。颇负盛名的海上渔排饭店如今门可罗雀,由于无游客可载,锈迹斑斑的游艇底朝天摆放着,看上去像一条翻白的死鱼。仍在坚守的渔民告诉记者,这两年鲍鱼存活率一下子从90%多下降至30%。
提起去年8月底发生的大规模死鱼事件,渔民们心有余悸。碧里乡共有鲍鱼养殖户2000户,每户都靠贷款投资二三十万以上。从8月29日起,八个村的养殖户突然发现养殖的鲍鱼大量死亡,8月30日达到高峰。附近的另外三个海区,也出现鲍鱼爆发性死亡,死亡率最高达到50%。这次事件共损失4万多箱,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每天都是几十船的死鱼被清理船拖走,海面、岸边到处漂着死去的成鱼和鱼苗,白花花的鱼肚铺满了水面。”
“好端端的海湾,好端端的渔业,都让钢厂给毁了。”渔民们望着白水围垦大堤外正在吞云吐雾的德盛镍业,愤懑中透着无奈。他们认为,鱼类爆发性死亡的时间与德盛镍业不锈钢和镍合金项目投产的时间基本吻合,以德盛镍业为主的钢企排放的高浓度废水,正是海产品遭遇灭顶之灾的根源所在。
记者翻越白水围垦大堤走近德盛镍业,只见占地3600多亩的厂区车水马龙,厂内一座高炉正喷冒黑色烟雾,“蘑菇云”腾空而起。半个小时内,高炉交替喷出白色、红色、黄色烟尘。附近渔民告诉记者,德盛镍业自投产就这样冒烟,尤其夜间排放的烟尘笼罩罗源湾上空,气味刺鼻。
记者三次试图进入德盛镍业厂内采访,经过几番盘问后终被拒绝。在该厂西侧,记者发现德盛镍业的一处排污口,黑色的污水泛着油花源源涌入一片沼泽地,向南流淌500米左右进入一条排污明渠,分东西两个方向,在白水围垦大堤两端的闸门,最终排入大海。有渔民告诉记者,这家工厂污水经常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如果赶上德盛镍业大量‘放毒’,污水抽进虾池死虾,流进大海死鲍鱼、黄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