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7月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来,云南省积极争取中央“以奖促治”政策支持,整合各级资源和力量,持续加大投入,综合运用多种治污技术,积极探索科学防治农村污染途径,千方百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难保障、生活污水难治理、生活垃圾难处置、畜禽污染难防治等突出环境问题。
记者近日深入大理市、洱源县等地走村串户采访,耳闻目睹了云南用活“以奖促治”好政策、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实际成效。
-整合资源,努力突破资金保障瓶颈
云南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全省共有13万个自然村、3000多万农村人口。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日积月累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仅靠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至关重要。
记者从云南省环保厅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先后下达给云南省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109个,共9206万元。其中“以奖促治”项目96个,资金7475万元,涉及65个县(市、区)。
据了解,在“以奖促治”政策促动下,近两年,云南结合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共安排了22.7亿元资金,解决了50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工作顺利推进,省环保厅计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以奖促治”项目的配套资金。
在推进“以奖促治”中,2008年和2009年,大理州洱海流域下龙门村等共37个村获得3559万元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在组织实施这批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中,大理州针对专项资金支持内容,积极整合“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乡镇(村)示范创建、大理市“百村整治”工程、文明卫生村创建、洱海保护治理等项目资金,实施村落污水处理、粪便中温沼气站建设、生态湿地建设、垃圾收集处理、饮用水安全、环保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累计投入17.83亿元,实施了400个村项目的建设。
中央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深得民心,不仅专项资金项目深受当地欢迎,项目所在村庄群众更是踊跃参与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洱源县副县长马利生说,在下龙门村的综合整治中,实际总投资141.6万元。除中央专项资金61万元和整合洱源县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资金71.4万元外,群众还自筹资金7.1万元,并投工投劳580多个工日,折合资金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