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飞告诉记者,在武汉,他接触了不少同类公司,都是因为需要购买垃圾导致成本过高,无力维持经营。虽然申蒗公司引进的新技术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率达到90%,还可以比传统技术节约10%的成本,他也无法避免这样的困境,目前公司没有从城市建筑垃圾方面接到一笔订单。
陆小飞:它都是收不过来,谁给它送过来,关键的问题是集中堆放,没有集中对方想用的时候就没有,那就不能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再好的技术再好的产品没有原材料,无米下炊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记者:除此之外,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大的场所来堆放这些建筑垃圾,而这必须得靠政府的支持。
陆小飞:没有场所,而且这个场所要求非常大,不是一个企业能承担的事情,没有上千亩的规模堆放不了,一下子就堆满了。
记者: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彭少民教授更呼吁,武汉应该出台一部明确规定垃圾处理办法的法规,加强管理。
彭少民:它就无法可依,所以这个东西要几个部门要联合,建委、城管局还有规划,你像这些如果到位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记者:彭少民以深圳的成功经验为例勉励武汉。
彭少民:深圳建了一个垃圾处理站,而且建在什么,建在深圳大学旁边,完全绿色,人们根本不知道那是个垃圾处理站,日处理垃圾一千吨,政府并没有给它钱,政府就是从政策上扶持它,规划部门要有规划,规划当中就要批地,国外都已经看到中国建筑垃圾这个资源,德国日本都有他们想进来搞这个事,武汉市把这个做好,应该说没有什么困难。
记者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的专家李女士。
记者:渣土无序乱倒这种情况出现,您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丽:建筑垃圾这一块,它实际上是工业固废,一般工业固废咱们国家处置这块第一没有资质管理的要求,第二它的处置设施的建设力是非常有限的。
记者: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种建筑垃圾的产生是必然现象,有一个专家他也开玩笑说,如果再不强制推行这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话,这个锦绣江山会变成垃圾江山。
李丽:不光是建筑垃圾,所有的固废我们都提倡它最好的处置方式肯定是资源化,不光是因为建设垃圾的问题可能变成垃圾,你生活垃圾如果没有有序处理也可能现在也说有垃圾围城等等现象,对于所有的固废来说,最好的处置途径都是资源化。
记者:也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说,这种建筑垃圾就是钱的问题,能生钱就重视,不能生钱就没人管了,您觉得是这方面的原因吗?
李丽:现在目前这种固废的资源化,实际上咱们国家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都是靠市场化运作的,对于市场来说肯定就是其中可用的部分或者说利润大的部分,人们回收就会好一些,而你利润小的部分,或者不可用的部分,你又没有强制约束它必须怎么样处置,人们肯定不会去管他的,现在市场这块做的肯定是很正常的,市场经济的趋势,我们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去约束他,没有利润那块谁都不会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