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尘土满天,武汉市5000多个工地昼夜不停加紧施工,成吨的建筑垃圾也随之产生。据统计,在武汉市,目前建筑垃圾已经占到城市垃圾的40%,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一些从事建筑垃圾回收处理的公司却面临着“无米下炊”的尴尬境地,有的甚至因此夭折。一条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路子,为什么却无法走通?
目前,武汉每年因拆迁、大型工程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1000万吨,大多数建筑垃圾被倒进偏远的郊区、湖泊进行填埋,这对生活环境、地下水、土壤都有很大危害。长期关注武汉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的武昌区科协副会长沈耀清说,这个垃圾外运过程中不断的污染道路,它运往郊外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大量填湖填塘这也造成湖水水面减少。
而如果将这些建筑垃圾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不少石灰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沈耀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如果能回收利用100万吨建筑垃圾,就可节约石灰石50万吨,节约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10万吨,节约原煤2万吨以上。
沈耀清:利用好了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财富,一个是做城市道路的路基,第二个用途是用作补砖,城市道路两边都有人行道,人行道都需要补砖,第三个用途可以做砖,墙体材料。
记者:据统计,目前,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90%,国内发达城市如北京、深圳等地资源利用率达到40%左右,而武汉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教授彭少民说,正是看中了这样的机会,近几年,武汉市诞生了一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公司。
彭少民:这种设备已经成型了还是有价值空间在里面,一吨建筑垃圾处理下来,哪怕赢利只有十块二十块钱,这个一点都不困难,只要政策兑现,有很多民营企业愿意。
记者:不过,让企业们头疼的是,武汉市的建筑垃圾还呈现无序管理的状况,大多数被随意抛洒到远郊区,即便是堆积在市内的,直接拖走也存在阻力,在武汉经营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申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小飞说,他在武汉试验垃圾回收处理技术时,所用建筑垃圾还是花钱购买的。
陆小飞:我想用建筑垃圾,还没有,为什么没有,堆的到处是,你想碰的时候有很多制约因素,这个渣滓是谁的不知道,虽然你不用的时候是垃圾,用的时候你想拖很多人就提出来,这个砖堆在我这里想拖得给我钱,变成了我拿钱去买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