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低碳城市建设热潮此起彼伏,各地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大跃进”的背后,要想打造一条适合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保持了年均近1%的提高速度。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发展在继续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社会资源和能源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不仅带来资源和能源供需的矛盾,同时也加剧了生态格局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因此,通过引导城市以一种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量、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格局的模式建设和发展,是唯一可行的缓解发展与生存矛盾、优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路径。中国的城镇化能否切实贯彻生态化发展理念和低碳发展理念,将成为中国发展模式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低碳概念源起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但是低碳也不仅限于与气候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低碳是和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低碳城市建设必须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在推进过程中将环境因素同社会、经济因素一并考虑,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确定低碳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低碳城市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和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以及资源利用方式等的合理性。诸如在城市功能定位上,通过集聚人口,减轻周边区域的环境生态压力;从区域整体情况出发,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生态保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按区域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在工业布局上,努力探索并积极推广在城市发展中可以有效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以循环经济模式引导城市工业发展,通过市场和企业的力量对现有的工业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清洁、循环的生态工业体系,减少污染排放等。
另外,低碳本身就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内容,低碳与环保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节能减排应该是实现低碳的基础保障和基本内涵,要很好地利用节能减排制度。节能减排的目标如果能实现,那么减碳的目标基本上也能实现。
目前国家有两部法律和这些指标直接相关,一部是《节能法》,另一部是《可再生能源法》。这两部法律都直接对节能和低碳发挥作用。让节能和减排协同发展,同时做到环保优先,我们相信,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