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我国淡水渔业种子资源库,四大家鱼种子资源最为优良。刘家寿指出,目前我国淡水产品年产量为3000万吨,而长江渔业捕捞年产量近年只有10万吨左右,完全可以考虑实施长江禁渔10年,以保护好这些优良的鱼类种子库。
珍稀动物生存空间被压缩
长江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璀璨的人类文明,也是中华鲟、江豚、麋鹿、扬子鳄等珍稀动物生存的乐园。
大旱之下,记者在天鹅洲长江故道保护区、洞庭湖保护区的见闻却让人不得不为它们的命运担忧。
今年,石首天鹅洲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和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遭到建区以来最严重的旱灾,水域面积锐减。江豚和麋鹿,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江豚在不足3米的浅滩中落泪、河床大片裸露、裂土夹伤麋鹿的四蹄。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夏季候鸟重要的栖息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鸟。记者2日在此看到,由于无法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大量的夏季候鸟正在大规模地向湿地外围转移,被迫栖息到了道路两旁狭窄的树林中。
此外,洞庭湖也是江豚和麋鹿的栖息地,据中科院水生所刚完成的调查发现,由于缺水,江豚已经被迫在湘江航道中生存,来来往往的船舶直接威胁它们的生存。
为此,我国著名豚类保护专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呼吁,目前我国江豚只剩千余头,今后10年是保护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对江豚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避免重蹈白鳍豚的悲剧。洞庭湖、鄱阳湖也是江豚重要的栖息地,如今东洞庭湖国家保护区主要职能是保护鸟类,应该把江豚保护纳入其间。他还建议在洞庭湖开发赏鸟和观豚的生态旅游。
全流域生态保护亟待升级
考察中,专家们表示,这次旱情,对长江生态的影响程度,目前还无法估量,但水位降低给长江流域生态带来的影响令人担忧。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调查报告显示: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与长江及其支流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大规模围垦,大多数湖泊与自由河流之间的连通中断。目前仅剩洞庭湖和鄱阳湖两个大的通江湖泊,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功能下降。
对此,我国著名的生态保护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认为,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水资源丰富地区,出现这种大旱主要是由于江湖关系的改变、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用水过度造成。
他建议,加强长江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建立有执法能力的长江全流域生态保护区群,出台长江流域保护法规,建立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下生态保护应急预案,建立长江流域资源共享的生态保护研究网络,加强中华鲟、麋鹿、江豚等长江旗舰物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