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城市,就像血脉与人体,血脉受污损,危及人的性命,河流受污损,城市不可能健康。
当下正在实施的雨污分流工程,就是为了让南京的河流不受污染,确保城市健康。
这项工程前年底开始实施,计划投资183亿元,用3—5年时间彻底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作为我市雨污分流的第一个试验区,锁金村片区的工程评估报告近日出炉:91%的污水被收集,被收集污水的COD(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浓度从一开始的100多上升到369。这项权威数据显示,进入管道的污水浓度越来越高,混入的雨水越来越少。
在实地探访中,记者也真切体会到当地居民对这项浩大工程态度的转变——从开始的排斥不理解,到因实实在在享受到工程带来的实惠而感到欣喜。为此,他们发自内心地呼唤更多市民对施工带来的“阵痛”给予理解和宽容。
抢抓机遇,终于做了多年来想做而未敢做的事
当年秦淮河、玉带河、金川河的清澈河水,和临水而居的那份惬意,是老南京人关于这个城市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河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尤其到了夏季,恶臭的河水成了这个城市抹不去的伤痛。
近年来,我市将水环境整治列为重点工程,治污的努力从未间断。上世纪90年代,我市实施了投资小、不需要大面积开挖城市道路的沿河污水截流工程,将雨水和污水引入截流沟,一同送往污水处理厂。
这也是当时很多城市治理河道的方式,基本能够做到旱季污水不下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但一到雨季,雨水还是混着污水从截流沟溢出,进入河道。特别是遇到大雨时,沿河泵站为了防洪需要开闸放水,大量污水随之进入河道,让“截污”的成果毁于一旦。
要想彻底治污,保证污水不下河道,必须采取雨污分流。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相关专家介绍,雨水、污水“分家”后,雨水管道里没了污水,直接送雨水下河不会造成污染,而且雨天的排水也会更加畅通;而污水管道没了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可提高处理率,大幅削减COD排放量。
如何达到彻底治污的目标?尽管雨污分流工程未能即刻上马,但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并没有放弃实施雨污分流的念头,而是采取了一边尝试,一边等待机遇。
2003年,河西中部地区借开发建设之机,首次进行雨污分流尝试。奥体新城、万科光明城市等小区的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管道送入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保证了该地区河道水质。但由于河西北部地区尚未实施雨污分流,污水下河后向下游流淌,使得中部部分地区水质还是受到影响。
河水是相通的,河西的实践证明,仅靠一个小片区搞雨污分流不能彻底解决河道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