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中央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推动资源税改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所在。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着眼于“再平衡、促崛起”这一方向。其中,“促崛起”的产业调整方向体现为抓住低碳经济这一新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
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对整个低碳板块都是系统性的全面利好,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将直接受益。
我国的减排重点将集中在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建筑三个领域。其中,交通运输行业,投资重点将会是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力供应方面则预计将以太阳能、风电、核电以及配套智能电网为投资方向。
这其中,太阳能光伏被业内视为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尽管上半年意大利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出现长时间的不确定,加之下游价格战激烈,全球光伏行业过去数月遭遇严峻考验,但从6月份起,市场拐点迹象已然出现。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中国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传统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成本将逐步提升,而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则一直在下降,当两者接近之后,光伏、风电将迎来“平价上网”时代,届时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接近之后,光伏、风电将迎来“平价上网”时代,届时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市场广阔
除了新能源之外,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也是受益国家节能减排大略的两大重要领域。
国务院前天的会议强调,建筑节能要合理改造已有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研究显示,目前中国总建筑能耗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是日本的3倍,且每年按照6%—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或将高达11亿吨标准煤。显然,中国推广建筑节能已经迫在眉睫。
就在前不久,住建部初步确定全国近40座城市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要求每个城市未来两年内完成改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在这些城市中,每个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可享受20元/平方米财政补贴。
而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委会统计,在住建部此次初步确定的近40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中,以每座重点城市未来两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面积400万平方米计算,市场规模可能在4000亿元左右。
“我们分析认为,如果上述国家政策落实,仅该试点项目就可相应拉动MDI消耗约4.6万吨,环氧丙烷消耗约2.5万吨,如考虑到国内400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面积和近一半以上的公共建筑面积,则市场空间更为广阔。”东方证券首席石化分析师王晶说。
在交通节能方面,此次国务院会议提出,交通节能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
在业内看来,交通节能的一个关键在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度。一旦新能源汽车获得大面积推广,则相应的,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所引发的碳排放就有望得到控制甚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