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暴雨考验了城市,考验的不仅是地下工程,还有地上工程,即城市绿地。痛定思痛,存在一个一直被怀疑却少有人愿意提出的问题: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价值几何?
本期,我们特整理国外城市绿地建设的典型案例,试图通过对比分析,与读者一起,探讨城市绿地如何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剖析我国绿地建设存在的误区。
新加坡
关键词:实用
●绿地指标非常细致,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
●绿地疏朗大方、自然朴素,强调实用功能和成本节约,除了少数精品园区以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的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经整形的绿篱和灌木。
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的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的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的绿地指标: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建设公共住宅区项目,新建的高层建筑物只能占地35%;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的开放空间;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应留下15米以上宽度的空地种树、栽花、种草。
新加坡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至今,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目标。21世纪后,新加坡实施了前12年绿色规划,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强化公园与自然地带的可达性,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
新加坡的绿地疏朗大方、自然朴素,强调实用功能和成本节约。新加坡大多数公共绿地设计一般比较简单,除了少数精品园区以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的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经整形的绿篱和灌木。城区内部接近居民活动场所的绿地多采用简洁的乔木与草坪结合的模式,高大的乔木能极好地提供遮荫,满足了热带地区必要的绿化需求;耐粗放管理的开阔草坪则有利于城市卫生,提供一定的户外活动场所。而距离城市居民活动较远的地带则尽量保持自然的群落配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大大减少因过度修剪养护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对自然的珍惜。政府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的鸟类庇护所,其严格的管理和细微的措施,处处体现出新加坡尊重自然的思想。
巴黎
关键词:延续
●城市绿化不囿于城区,营造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保护郊野森林。
●绿地规划强调延续历史文脉、融合文化特征,创造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巴黎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绿色城市,它的近郊有三大森林公园,平均面积为1.5万亩。其中,位于西郊的布洛涅森林公园和东南郊的万胜森林公园,均为天然林。如果按每亩林地拦蓄雨洪100立方米计算,巴黎市的森林公园可拦蓄雨洪高达450万立方米,相当于4座小型水库的总蓄水量。
巴黎的城市绿化不囿于城区,营造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保护郊野森林。巴黎的森林面积为2880平方公里,占全部土地面积的24%。1976年开始,为了保护农田,巴黎在距市中心10公里~30公里内实施环城绿带规划,涉及面积1187平方公里,形成了凡尔赛森林、枫丹白露森林等胜地,并以林荫道将绿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巴黎的绿地规划强调延续历史文脉、融合文化特征,以创造人性化的绿色空间,尤以绿道著称。从塞纳河西佛公园起,沿杜勒里公园至罗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戴高乐大街、台方斯中心公园广场,与布洛涅森林公园衔接,巴黎建立了贯穿历史遗迹的绿道和“历史轴线”。这条绿道将自然的绿色空间与人文城市棕色空间相结合,体现了巴黎的城市文化精神,成为国际上建筑与绿化环境相结合的“绿道”典范。很多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在“绿道”中得以保留。如布洛涅森林公园是一个占地872公顷的楔形绿地,内设民间艺术与传统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