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迎来春节返程高峰之际,北京等地再次迎来雾霾天气,对于生活在这个都市的人们来说,一切都显得见怪不怪了。在过去的1月份,雾霾天气已经4次侵袭京城。
天通苑小区,北京近郊最具规模的住宅区,居住着30万人。像天通苑这样环绕在北京主城区周边小区或者小城镇还有很多,这里的居民在享受着首都周边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分享着”雾霾天气。
住在天通苑东一区的刘先生对1月份雾霾天气心有余悸。“我凌晨4点多出门,明显能感觉到有雾,在路灯下,不远处的塔楼只能依稀看到影子。而到了朝阳区与昌平区交界处,雾气越来越大,近在咫尺的斜拉桥被浓雾包裹隐约可见。浓雾将路边的高楼遮掩的严严实实,啥都看不清楚,找不到参照物,也就是仗着我道熟摸回了家。”刘先生说。
刘先生刻意对记者强调:“出门别忘了戴口罩。”
清华大学的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
城镇化不是城市化
北京近郊的城镇和大型居住社区俨然已经和市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导致了北京市区不断扩大,人口激增。
“我觉得搞城镇化应该在离北京市区稍远一点的地方搞,离北京市区太近,最后又变成城市的附属品了。”刘先生说。
距离北京70多公里的郊区延庆县在此次雾霾天气的侵袭下幸免于难。距离北京市区远,且重视环境,是延庆县远离雾霾的“法宝”。
延庆在进行城镇化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并未放松。在城区周边进行的绿化,有效地降低了PM2.5浓度。据统计,延庆县平原地区新增23725亩森林,每天可吸收1590吨二氧化碳,释放1139吨氧气,每年可滞留粉尘2401吨。截至去年12月,延庆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8%,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值。
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延庆县法院设立了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
“如果像北京近郊的地区能够把各种资源配置足,我们并不愿意大事小情都去市区。为了去市区办事,很多住在这里的人都买车。”刘先生说。
据北京市公布的数据,1/4的PM2.5是“输入性”的,3/4则是北京地区“自产”的汽车尾气、燃煤排放、工业企业排放、工地扬尘、农业焚烧秸秆等。其中,汽车尾气大概贡献了22%以上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