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
各地应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模式,避免跟风炒作,急功近利
记者:目前国内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存在哪些误区?如何突破中国城镇化过程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真正做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蒋洪强:目前国内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急功近利。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诸多矛盾和问题。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对城镇化发展,没有做到系统思考和全盘考虑,往往为了政绩和面子形象,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二是千篇一律。在城镇化发展中,许多城市还是过多地重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而忽视了自身所存在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创新性不够,许多是盲目跟风炒作,赶时髦、喊口号、贴标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各城市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模式,避免跟风炒作,急功近利。
首先,要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建立城市空间的发展布局规划,通过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其次,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做到“智能”、“智慧”城市,加强城市物联网建设,这也是国外很多大城市治理城市病比较有成效的做法。
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理念。要改变过去城市治理的传统管理意识,更多地强调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让公众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参与。
第四,要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不要激进的和“大跃进”式的城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身为转为市民的农民利益着想。有些地方政府打着城市化的幌子,从而掠夺农民土地,用土地绑架城镇化将造成更大的城市危机。
第五,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鉴于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城镇化也需要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选择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土地资源少,耕地更少。城镇用地与耕地、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国情迫使我们必须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记者: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您有什么政策建议?
蒋洪强:一是选择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回顾英、法、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可以看到,每次城镇化都带来了严重生态破坏、资源过度利用、城镇文化遗产被破坏,以及空气、水、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我国土地资源少,耕地更少。城镇用地与耕地、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国情迫使我们必须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此外,中国的城镇化不能也不允许走初级工业化阶段的城镇化的老路,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
二是合理把握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节奏。首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还不能够满足快速城镇化所引起的各种物质需求和配套措施。并不是让人都住在城镇,聚集在一起就是城镇化了,也并非仅是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上楼变市民”就行了的,还要更多地关注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城镇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城镇化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问题。城镇化需要深入地考虑农民进城之后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在这些问题本身就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快速城镇化只会加剧这些社会矛盾。
其次,我国目前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在目前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失调的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贸然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无疑会付出更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代价。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欧美一样80%到90%的城镇化率。
三是选择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1)选择低碳城镇发展模式。反思城镇现有的发展模式,探索建设低碳城镇,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对环境、资源问题应更为重视,探索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建设低碳城镇是中国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2)选择文化城镇发展模式。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各个地区特色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我国目前有600多座城镇,但是综观许多城镇的设计和建设,似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快速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城镇应保持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培育自己的文化内涵,力避千城一面。(3)选择宜居城镇发展模式。城镇的本质应是以人为本,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然而现在的城镇发展往往过于注重物质,过于强调快速发展,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内在需求。环境宜居城镇发展模式应该说是城市发展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目前中国城镇来说,环境宜居性形象地说就是让人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睡个安稳的觉,吃上放心的庄稼,在一个良好绿色的环境中生活”。(4)选择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为了使未来的城镇真正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认为生态城镇是最具前景的发展模式。生态城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保持自然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为目标,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是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丹麦、瑞典、日本、新加坡等追求的城镇建设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