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消费者装修完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散味儿”,但这种方法真的能“散”去室内空气污染吗?当前,复杂多样的装饰材料,成为室内空气最大污染源,一般消费者对甲醛等有害物质避之不及,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健康需求中产生。然而,目前市场上多种治理产品和服务,仍存在标准少、产品乱等情况,室内空气治理产品和服务行业有待行业标准定位。产品标准有待归位
“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行业,相比之下,室内空气治理行业标准比较少。”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针对室内环境有两大标准,《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二者从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多方面对室内空气提出参数要求,专业检测机构也是根据这两项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测。
据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介绍,专业的检测机构需要具备中国计量认证,即“CMA”标志,这是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最基本的必备资质。同时还必须具备国家实验室认证,即拥有“CNAL”标志,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两项认证选择规范企业。
但业内人士透露,室内空气治理并没有相关标准。北京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努民介绍说:“目前国家对于室内空气治理效果并无相关标准,只有一个效果测定方法(《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QB/T2761 2006),一般企业认为,只要治理结果在标准限量之内,便意味着治理成功。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对于产品和设备功能、操作流程,各企业也全凭自家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产品没有效果,甚至存在交叉污染的情况。”民宅市场消费少
空气治理行业的技术种类多而复杂,也是让消费者头疼的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由于每个家庭污染情况各不相同,相关公司会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适宜解决方案。据努民介绍,以光触媒技术为例,目前行业里有上千家企业从事光触媒产品研发与生产,有的公司选择引进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先进技术,有的选择自己研发制造,其产品效果、适用范围“各有千秋”。
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活性炭产品有多种形式,也比较乱,普通的炭包、空气净化器里使用的活性炭等产品的结构并不相同,其吸附效果也不一样。活性炭在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运用广泛,但是针对室内空气净化的活性炭标准并没有。
此外,收费标准不一,也成为消费者选购的难题。按治理面积收费是行业惯例,但每平米一般收费多少各家不尽相同。
技术不统一、行业标准少、收费无标准,使得普通住宅用户对此行业比较陌生。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三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吉祥介绍:“现代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净化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几乎包括了所有人。但是,相比之下,写字楼、银行、政府机关的室内环境治理的用户为多,普通住宅用户还十分稀少,总数比例10%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