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揭晓,我省永年县广府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悉全国共有41个镇、36个村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这是继2003年命名第一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5年命名第二批5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后,又有77个镇和村获此殊荣。至此,我省已有两个(另一个为蔚县暖泉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还有一个为怀来县鸡鸣驿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据悉,目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既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投资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遗产建筑和周围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基础设施得到部分改善。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规划滞后,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不够,一些传统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历史建筑正面临破坏和毁灭的危险。
数量众多的古村镇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此,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要求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不断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之间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力度,不断提高名镇名村保护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链接
永年县广府镇。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明代由土城改砌为砖城,城墙周长九里十三步,城上有垛口,四门有瓮城。自隋末农民起义将领窦建德在此称王以来,这里一直是当地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城内外历史遗存较多,有毛遂墓、太和堂、隋末运兵洞、武氏故居和被誉为赵州桥姊妹桥的弘济桥等。广府镇是太极拳的发祥地,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武禹襄出生于此,并分别创立了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成为闻名遐迩的太极城,还曾荣获“中国太极之乡”的美誉。
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它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石头文化村落,全村共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700多米,石头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亩,石头用具2000多件,石头碑碣200多块(现尚存数十块),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于家村村民95%以上姓于,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被称为“于家石头民俗村”。
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它位于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华北抗日战争中留下来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离邢台市区约70公里,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内有67处院落,是我省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寨。英谈村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遗存,用大小不一的红色石头堆砌而成,像一座红色的城堡。相传唐朝黄巢起义军在此扎过营地,召开过英雄座谈会,故得名“英谈”(另一说是村子原是黄巢起义军留下的营盘,后“营盘”谐音成了“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