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北京胡同改造:居民半数年前搬新家 涉及12条胡同
胡同游三轮 白天禁行秀水街
三层次专家全程督办旧房改造
少些“旧城改造” 多些“旧房改造”
德内大街改造月底完工
【点击进入论坛】
〉城乡规划求助〈|〉交通规划求助〈
城四区44条胡同1400个院落近万户居民旧房改造工程,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工。北京市建委昨日(1月6日)消息,本次旧城胡同院落整治修缮改造,市政府安排了10亿元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直管公房房屋修缮及外迁补助。目前东城、西城部分旧房已改造完工,居民将可在“修葺一新”的老房子里过新年。
“新修住房10年不用大修”
据新街口房管所党委书记徐子翘介绍,顺城街的房子原来都比较破旧,整条胡同危房占80%。“一下雨,房屋就漏雨,院子也成了积水院,居民反映比较大。”徐子翘表示,这次改造把这些低洼地面抬高了四五十厘米,一户一表都给改造了。“直管公房全是政府投资,他们起码十年之内不需要大修了。”
此次北京旧房改造完全由政府主导。“危房改造的任务主要还应该是政府来承担,这个应该是明确的,交给开发商的话一定会追求利润、容积率和规划面积的。”北京市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李西燕介绍,“2005年以来,市政府用于解危排险的资金是5.8个亿,三年来一共解决了2.7万户居民住房改造。”
“直管公房租金不够养房”
西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晓英认为,旧城房屋改造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实践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比如资金困扰。“咱们的直管公房一直是政策性租金,楼房3.05元/平米,平房一两块一平米,租金不够养房,由于人口密集,使用率高,我们的修缮速度赶不上房屋破损速度。直管公房属于政府所有,政府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记者 杜丁)
■ 风貌保护
前门80余家老字号将回迁
专家称此次旧城房屋改造方式符合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要求
“旧城改造会不会迁走老字号和老住户,使旧城区缺少商气和人气。”对此,市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李西燕表示,正在进行的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作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80多家中华老字号将回迁,而许多老住户也可以自由选择去留。
“我们跟商户有协议,很多老字号会陆续回来。”李西燕表示,前门地区旧房改造不是拆迁式的疏散,而是协议式的、自愿式的,“来去都可以自由选择,在人气儿和商气儿方面都考虑到了。”
“这个方式非常好,应该说是一个里程碑。”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表示,名城保护与文物保护不同,名城保护重点是保持原有格局和风貌,保护原来的老房子。北京市对这些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完全符合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要求。
■ 市民反应
小院修缮后作别耗子、土鳖
在西城区新街口地区福绥境胡同62号住了16年的张大爷,是该院第一个搬回“新房子”的居民。12月20日,当街道房管所通知他房屋已经修好,可随时搬回时,在亲戚家借住了3个月的张大爷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搬回到自己熟悉的小院。“以前屋子漏雨,耗子、土鳖满屋子跑,现在都没有了。”已经在“新房”住了十几天的张大爷深有感触。
在东城区东四四条61号院已经住了57年的刘桂珍老人今年已经74岁了,近日搬回修缮一新的老房子后,老人逢人便说:“以前是淋着雨上厨房,菜端回屋子也凉了,现在能吃上热乎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