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保护改造 >>
 
山海关修复:长城保护工程的典范

时间:2008-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耿建扩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2006年4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五部委联合赴山海关调研,决定将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纳入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投资2亿元,修复包括关城四面城墙及东罗城三面城墙在内的6000延长米古城墙,这是国家长城保护工程中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由河北省负责组织实施。针对山海关关城和东罗城保存现状及文物主体的特点,凭借过去设计修复布达拉宫、萨迦寺等文物工程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很快编制完成工程方案,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

“虽然我们有着修复古建的经验,但山海关古城墙体修复是个复杂的过程,设计施工期间,我们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罗哲文、张之平等知名专家总是有求必应,多次亲临现场解决问题。”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山海关城墙历史上曾多次修缮,也多次局部倒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质问题。因此,这次长城保护工程,对土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经过测试,山海关周围没有符合要求的粉质黏土。为了寻找这种粉质黏土,河北省文物局的专家反复考察比对,最后决定选用辽宁的粉质黏土。“黏土太好了也麻烦,施工时正值暑期,这种土黏性特别强,遇上雨水便成一锅粥,天晴干燥后又坚硬如石。我们请来地质专家、岩土专家和文保专家会商解决方案,在这种黏土中添加其他材料,同时改进夯筑方法,终于提高了质量,加快了夯土速度。”河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刘智敏说。

在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古建施工人员会战山海关,工程项目办的专家常常白天研究技术方案,加强施工管理,晚上进料车开进工地,又加班加点逐车检查黏土等建材的质量。“那些日子,专家们累得又黑又瘦。”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郭瑞海回忆说,“我们在砌补风蚀脱落的城墙时,只要能‘单砖替补’,加固保存,就绝不成片更换,为的是让饱经沧桑的长城传达更多的文化信息。”郭瑞海告诉记者,这次保护工程,共有山西、天津及河北定州、抚宁等地10多家古砖生产厂家,严格按照省文物局的技术要求,提供了800多万块各种规格的长城砖。“漫步在城墙上,你会注意到,多种形制的长城砖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状况。”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山海关古城6000米城墙修复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做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工作。工程竣工后,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长舒了一口气,所有施工人员用心血和汗水浇铸起新的古城,给了各界人士一个负责任的交待。

古城保护的示范意义

修复完成后的古城,一派祥和景象。古城内,明清风格仿古建筑错落有致,以钟鼓楼为中心,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整齐排列,古诗谣传唱的“十人同行,五马并骑”的壮观景象似乎就在眼前。伫立在城楼上,古城的整体格局、街道脉络清晰可见,城楼之间可以“对视”。专家们一致称赞,古城的风貌格局能够保护控制到这种程度,在国内的众多古城中也属难得一见。

对此,罗哲文评价说:古城保护开发使山海关这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三顶桂冠”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竣工仪式上指出,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是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是一次文物保护的大会战,北京、山西、山东、福建、辽宁等省市10余支专业队伍,参与了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和监理工作。工程的开展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是建国以来长城保护工程的典范,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具体实践。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得到财政部的支持,得到河北省、秦皇岛市和山海关区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它凝聚的精神力量及其高质量的管理、施工水平等都值得借鉴。

采访中记者得知,古城保护开发工程也是一次关城文物古迹的全面发掘、普查和清理的过程。在第一关瓮城、东罗城服远门、三清观、总兵府等遗迹、遗址的修复、清理和发掘过程中,一批诸如石碑、石像、铁炮、古井等文物、古迹先后出土面世,使得古城山海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加丰富完整。同时,山海关还启动了“古城记忆工程”,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委员会,负责搜集整理长城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故事、军礼大典、地方民间文化、风土人情、店铺字号、风味小吃、散文诗词等方面的资料,建立了一套以影像和文字资料为主的完整档案,从而使古城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过程中还首次应用了“激光雷达测绘系统”等先进技术,对山海关古城墙进行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测绘。竣工后,文物部门还在城墙内部安装了先进的监测仪器,监测修缮后墙体的各种微小变化,形成统一的数据,为今后其他区域内长城的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山海关修复:长城保护工程的典范 的资料
· 哈长城市群:宜居宜业绿色城市群 [2016-03-01]
· 市政协委员何建华:建设海绵城市涵养修复滨州水生态 [2016-02-18]
· 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初步方案确立 [2015-05-25]
· 三亚列为转型发展试点市 将开展生态修复 [2015-05-22]
· 河北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拟三年造林八百万亩 [2014-10-09]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