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保护改造 >>
 
网友呼吁留住城市记忆建议建"法桐博物街"

时间:2009-07-28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工业符号棉纺厂没了,商业符号亚细亚传言被拆,城建符号法桐树不得不让位地铁……

网友发帖呼吁留住城市记忆

7月22日,有网友发帖《为了城市记忆,请别动那83棵树》。发帖者认为,郑州虽然有3600年历史,但城市记忆很浅,建议把人民路上的法桐移植到一条路上建个“绿城法桐博物街”。否则,当城市历史文脉迅速消失,变成“千城一面”,丝缕遗存的个性符号无处寻觅时,我们的城市,岂不成了暴发户的样子?

网帖

为了城市记忆,别动那83棵树

7月22日,网友“小警察”发帖:《为了城市记忆,请别动那83棵树》。

“一座古桥的遗失,一条古街道的抹去,一幢老房子的坍塌,一棵老树的砍伐,一个工业符号的湮灭,一处古遗址的毁坏,都会让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迅速‘失血’……”

“小警察”认为,要改造一座城市的市容外观是容易的,要培育一座城市的人文内涵是艰难的。此谓“硬件”易得,“软件”难求。一个月能建好一片巨无霸的水泥广场,一年能造就一幢插云霄的摩天大楼,但“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一座城市若要尊贵起来,若想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那不是三五年能够达到的。

“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城市历史文脉迅速消失,我试问,一个城市究竟应该删除什么,不该删除什么?当一个城市动不动下令砍树、被耻笑为‘砍伐专业户’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人文环境的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了。城市历史文脉迅速消失,变成‘千城一面’,丝缕遗存的个性符号无处寻觅,这是不少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并不美丽的错。我们的城市,是不能弄成暴发户的样子的。”

“我们呼吁不要动那83棵树,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名贵,也不是因为它能产生多大的价值,而是有它们在,就能够唤起我们对老郑州‘绿城’的回忆。”

“小警察”也承认,想要改变83棵梧桐树被移走的命运基本无望,他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发帖引起网友对城市记忆的关注。

“其实,郑州的记忆真的很浅。保留城市记忆,我们必须时刻清醒。”

盘点

郑州虽然古老其实记忆很浅

不管承认与否,“小警察”所言是有一定道理的,郑州的城市记忆真的很浅。

传承一个城市的记忆的载体有很多种,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诗歌等无形之物,但当我们仔细盘点这座城市的记忆时,除了商代的古城墙,其他时代的东西似乎很少。

这是一直困扰着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的一个问题,他说:“郑州虽然有着3600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记忆也就是省会迁郑之后才有。”他解释说,河南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祸连年,加上黄河多次决堤,想残留下来点什么东西还真不容易。

“我能够想到的郑州城市记忆就这么多了,可能还有其他的,但不多。”当记者询问郑州到底有哪些值得记忆或者能够代表郑州的东西时,夏老想了很久,才说出这么几个,历史符号有商城墙,工业符号有棉纺厂,城建符号有法桐树,建筑符号有郭家大院,精神符号有二七塔,商业符号有亚细亚。

事实是,就这浅浅的记忆,我们保护得也不够好。在这些“记忆”里,活得最好的恐怕就数二七塔了,因为名声在外,也没人敢打它的主意,但周边高楼林立,让它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国绵厂迁走了,老厂房要拆了,一个工业符号消失了;而传言亚细亚也很快要被拆了,一个商业符号也将陨落;最后的四合院不死不活地停在那儿,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叫什么……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网友呼吁留住城市记忆建议建"法桐博物街" 的资料
· 城市发展首先需要避免城市记忆的缺失 [2014-05-27]
· 探寻建筑模式 重拾城市记忆 [2011-11-03]
· 古建筑保护:珍惜历史建筑 延续城市记忆 [2012-07-19]
· 专家:文保法规体系不完善 城市记忆消失 [2012-05-03]
· 城市记忆需要深度关怀 [2012-01-17]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