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西安市更多的城中村处于拆迁改造当中,年初的时候有几个村子已经开始回迁,这其中就包括位于太白路立交东北角的西何家村。住了几十年的棚户区一下子变成了现在的框架高层,今日的西何家村村民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昨日,记者来到了焕然一新的西何家村——西荷花园。
楼层太高了,住里面头晕
五栋框架高层拔地而起,阳台窗明几净,眼前的西荷花园与往日混乱的西何家村民房相比,已经成为了太白路立交旁的一处新亮点。
昨日下午2点半,记者走进西荷花园,安静的小区里很少见到住户。在4号楼下,一位拿着茶杯身着黑条衣服的老太太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老太太姓鲍,在这栋楼的23层住。“现在的房子很敞亮,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我家住在23层,也许是我恐高或是缺氧吧,总觉得头疼、头晕。”
西何家村2009年1月开始回迁,因为要装修、晾房子,西荷小区里大多数住户入住的时间也都在一个月左右。鲍奶奶说,她家搬来这一月,自己的头一直晕着。
因为在家里总觉得头晕,鲍奶奶经常到楼下转,虽然有棋牌室,但最近也没怎么开。鲍奶奶最大的爱好是唱戏听戏,在村子还没有改造之前,她经常会约着一大帮村子的戏友们去村大队上的戏院听戏唱戏。“可现在我们唱戏没有那么方便了,只能到太白路立交桥下去。
不会坐电梯,要学很多遍
就在记者和鲍奶奶聊天时,一位同样是4号楼住户的大爷从外面回来,“来来来,到我家看看,我给你看看我住的地道。”记者走进楼门,发现里面很黑,这位大爷家住在31层,还推着自行车,老大爷生气得很。
记者与西荷集团办公室取得了联系,原来是4号楼的一个电梯有根线出了问题,正在抢修呢。“老一辈的人不习惯坐电梯,也不习惯这么高的高层停电,这样他们就上不去,也下不来了啊。我们刚住进来的时候,年轻人还好说,很多老年人都要认真学一遍怎么坐电梯,有的记忆力不好,学一两遍还是记不住呢。”一位住户告诉记者。
当记者走到小区里最西边的一栋楼时发现,这里有一住户家里有亲人去世,楼门前搭了一个大大的帐篷,还有几个待客的桌子,楼门里走出了一些敲锣打鼓的人。“以前我们在棚户区就是这样送别亲人的,现在虽然住在高楼里了,但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送别亲人的习惯。”一位参加葬礼的住户告诉记者。
邻居不认识,在家像牢笼
孙女士今年已67岁,是给儿子看房子的,现在和两个孙女住在西荷花园里。“我孙女说饿了,要煮方便面。还没煮熟就停电了。孙女要喝水,还是买的矿泉水。”
谈到住在这里的感受,孙女士说:“不习惯,太憋闷了,不如原来好。以前的时候住的都是一个村子的,有什么就说什么,没事了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现在我只能在家里看看电视,感觉就像住在牢笼里一样”。
对于西何家村村民回迁后居住的情况,西荷集团办公室李主任告诉记者:“从居住环境上肯定是好的,而且对于我们下一代的成长,我也觉得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怎么说呢,不方便的就是串门没有那么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