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官员称要开发老街 引进各县特产到老街销售

已经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台湾路
5月13日早上,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组委会公布了一个好消息,漳州古街通过评选,选上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省同时获得此殊荣的还有泉州的中山路。6月12日,漳州市将派人到苏州参加授牌仪式。
漳州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台湾路、香港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始兴南北路。
回忆:申报志在必得
5月15日,漳州市文管办杨丽华主任接到了组委会发来的贺喜传真。漳州历史文化名街选上了第二届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她说:“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我们是志在必得。4月份开始申报,漳州市市长陈冬亲自交代,漳州市副市长黄浦江主持召开两次协调会,才有我们这么大的力度在推动这项工作。”
漳州历史街区的价值,研究人员对它的评价在申报书上写了洋洋洒洒三大页。和泉州的中山路相比,各有不同。归整起来那就是:优美端庄的石牌坊是漳州古街区的组成部分并且成为其重要的景观元素。这个特点即使是在同属闽南地区、同属红砖文化区的泉州也不具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比较出,漳泉两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有微妙的差别:漳州重文、泉州重商。
开发:各县的特色产品引到这里
到过漳州古街区的人都知道,在这里出售的东西都是民间的、原生态的,如民间祭祀用的物品、手艺几近失传的竹制品,还有只要两块钱的 “剃头店”,这些都保留了老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头衔拿下来了,怎么造福当地群众?杨丽华说,保护文物主要是为了让文物为社会经济服务、其次是要让所有的群众都来自觉保护文物。因此,获得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荣誉之后,就要着手管理它和利用它。对此,漳州市名城管理办的谢主任说出了规划:与政府其他部门联手,把各个县区的特色产品都引到这里出售,聚集更多的人气。此外,名城管理办公室也将继续落实市政府的要求,组建一个机构,专门对古街的日常卫生、治安、交通进行管理。把那些乱停放的摩托车、自行车管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