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景观,就是要通过实施旧城改造,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区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城市吸引力的最直观反映。旧城区的城市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不高,流动人口和困难群体居多,违章建筑和房屋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顽疾,使旧城区环境实现凤凰涅磐般的蝉变和提升,打造城市新的景观与标志。
如果说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面上的改变的话,那么新业态、新城区就是一个质的改变。
改出一片新业态,就是要通过旧城改造为经济发展腾挪空间,着力引入和培育符合中心城区发展实际的产业业态,全面盘活旧城区的经济资源,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后劲。同时,要在旧城改造中加大产业载体的建设力度,对没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区域,要坚持“高档定位、拆旧建新、拆低建高、整片开发”的原则,加大商业地产的投入建设,推动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有历史保留价值的风貌保护区,要按照“功能置换、修旧如初、精品建设、配套完善”的原则,推动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功能提升,实现产业与居住功能的有机结合。
改出一片新城区,就是要通过旧城改造,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对城区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着眼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双重考虑,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建设品质,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生活条件,从而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打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型城区。
旧城改造,绝不仅仅是单一韵律的拆迁乐章,而是一个有着久远影响的时代交响。
美丽回归,往往源于改变。
评论
城市世纪
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过一句名言:“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当今世界,城市已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栖身之所,而更多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更加包容和谐的综合体角色。建设一座城市就像装修一个家,只有在装修中给房子注入文化、赋予品位,才能使房子如同一件艺术品焕发生机和光彩,才能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觉到舒适、温馨和归属感。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让国内外宾朋再次聚首中国,共同迎接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又一次伟大盛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大会的主题,完美地诠释了人类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