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每一点变化都会成为巴黎人关注的新闻。
20多年前,巴黎人也着实为卢浮宫烦恼了一回。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钦点贝聿铭改造卢浮宫,而贝聿铭则大胆地设计了一个极具现代主义色彩的玻璃金字塔入口给这座古朴的宫殿。当时,这一设计引发了巴黎人强烈的反弹,90%的人反对他的这一设计。
“卢浮宫是‘万馆之馆’,我们不能容忍这样一个玻璃怪物破坏它整体的氛围。”ElyseeHotel的前台工作人员费朗斯先生对当年的反对浪潮记忆深刻。“这些古老的历史建筑是巴黎人共同的财富,所以,我们必须要极度小心确保它们不被毁坏。”
要在严格的保护中创新,卢浮宫的烦恼几十年来挥之不去。
在历史遗迹保护上,巴黎人精细得一丝不苟,严格遵守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因此,对于在拿破仑中厅出现这样一个风格迥异的建筑,出现反对浪潮并不奇怪。
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也是一项大工程,目前的修复工期已经排到了10年后。巴黎市主管文物保护的副市长DanielePourtaud女士告诉记者,1999年巴黎圣母院的4个塔尖在风暴中被吹断,后来在修复中“选用的材料、建筑式样与旧塔尖一模一样,修复不会改变任何东西”。
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洗礼,被严格保护起来的巴黎历史遗迹―――分布在塞纳河两岸的巴黎圣母院、市政厅、卢浮宫、协和广场、大小宫、亚历山大三世桥、埃菲尔铁塔等至今仍风采奕奕。1991年,塞纳河沿岸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对巴黎人“护旧”直接的肯定。
●不仅仅保护历史遗迹
在半个小时的采访中,DanielePourtaud女士一直在向记者强调,巴黎对历史遗存有2种定义,一种是狭义的历史遗迹,另一种则是包括了老建筑、文化、艺术在内的广义的历史遗产。
“法国不光保护历史遗迹,也保护近现代的老建筑,甚至是5年左右的工业建筑也会被保护下来。”她说,对于巴黎人而言,保护工业遗产也是对历史证明的保存,他们将会把厂房改建成博物馆,或者引入文化产业,让下一代记住这段历史。
从12区的贝尔西公园看向对面的左岸地区,那里有一座乳白色饱经风霜的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巴黎大磨粉厂。
90年前,这里是一片繁忙的工业区。岁月流逝,当年工业区早已经衰落,而在城市改造中,它被保留了下来,并被改建为巴黎第七大学的图书馆和行政中心,而仓库则被改建为阶梯教室。“大磨粉厂是左岸工业时代的见证,所以它被保留了下来。”DanielePourtaud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