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保护改造 >>
 
巴黎城市建设典范:视旧如命 摒弃大拆大建

时间:2010-12-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漫步在巴黎,你会在许多老建筑门口发现一块盾式的铜牌,这就是巴黎历史遗迹的身份证,它代表着这个建筑不能被拆除甚至微小的改变,周 边的建筑要改变也会受到严格限制。

即使是一栋普通的民居,如果你想进行改造或者新建,那么你就必须面对整个社区。每5000人组成一个社区,每个社区均有自己的规划,只有得到了社区的同意,你才可以动工。

DanielePourtaud副市长的助手介绍说,巴黎市事实上被分为了两个不同的保护圈层―――第一个圈层是18世纪形成的老城历史文化区,这个区域保持不拆、不改、不建,保持原有的历史面貌、传统功能;第二个圈层是19世纪形成的历史街区,允许适当改善并加强住区的功能,限制建造办公楼,以保护原有的和谐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这个圈层的周边地区可以略为放宽一些,允许建立新的住宅和大型设施,以加强旧城区的生活多样性,保持老城区可持续的生命力。

●维修费用可以得到税收返还

漫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那些默默无闻但却穿越了百年的老建筑是如何被保护得无微不至的?法国政府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这些私人物业的主人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访了一户巴黎民居。

巴黎第十五区坐落于塞纳河左岸,距埃菲尔铁塔不远。在中国留学生小林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一座十五区的建于19世纪末的古老民居。房子只有3层,米色的外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走进去之后则是另一番景象―――洁白的墙面,豪华的吊灯,用掌上电脑控制的电器……

墙上一幅中年妇人的肖像画,主人说,这是父亲当年给母亲画的,已经挂了几十年。“法国人很怀旧,家里的许多装饰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他们把老房子看得像个宝。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数据,从1998年到2004年,巴黎的老房子房价上涨了80%多。”

小林还悄悄告诉我说,这栋楼里的几家住户每年光粉刷这栋房子的外墙总共要花好几万欧元。

DanielePourtaud副市长的助理告诉我,为维修老房屋而支出的费用,按照法律规定,可以通过税收返还得到补偿。

●法网笼罩下的巴黎老建筑

“巴黎是一个欧洲的另类。”许多在当地的华人这样告诉我。在这个大陆上,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算得上是超大都市了,而巴黎的人口竟然达到了1200万。

二战之后,巴黎的人口经历了一次快速增长,特别是不少非洲移民涌入巴黎,造成巴黎的住房紧缺。在住房需求的强大压力下,巴黎并没有在保护老建筑方面作出退步,相反,他们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巴黎保护历史建筑首先是通过法律。”巴黎DanielePourtaud副市长说。

1913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历史遗产保护法》,并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3次立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1962年颁布的《马尔罗法》,不仅确定了各种公共和私人角色在旧城保护区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划出了“保护区”对成片的区域进行全面保护。

目前,巴黎有2个保护区―――马雷保护区和第七区保护区,马雷保护区位于塞纳河右岸,涵盖了从巴黎市政厅到巴士底广场的广阔区域,跨巴黎的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七区位于塞纳河左岸,集中了埃菲尔铁塔、荣军院、战神广场等许多历史遗产,法国国民议会等众多国家机关也坐落于此。

在划为保护区之前,马雷区曾一度因人口剧增而导致大量搭建滋生、建筑拥挤、环境恶化。1965年,由于设立保护区,巴黎市政府对此区域进行了清除,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这一制度对包括古建筑、绿地、道路在内的整片区域进行了严格的法律保护,这使得它们的古典风貌得以被保存下来。”DanielePourtaud副市长说。

这4部法律构成了保护历史建筑的基本框架:景观地、历史建筑周围500米区域的范围也在被保护范围之列;除国家级历史建筑、景观地、保护区的管理权归中央政府外,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权下放到地方政府;设立“保护区国家委员会”,经文化部认可的国家建筑与规划师(AUE)拥有在保护区中审批建设的权利……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巴黎城市建设典范:视旧如命 摒弃大拆大建 的资料
·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违法建设拆除实施方案 [2016-05-24]
· 人民日报治理之道: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2016-05-24]
· 珠海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6-05-19]
· 国务院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 [2016-05-24]
· 青岛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6-05-27]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