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
恢复地名应“有名又有实”
到了五棵松,看不见5棵松树;到了九棵树,也不知道到底哪有9棵树,这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毕竟随着历史更迭,当初起名的环境可能已经变了。
但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赵书却认为,除了恢复老地名以外,还应该恢复当时起名的环境,比如“五棵松”就应该种5棵松树、“大柳树”附近就应该有一棵标志性的大柳树。“有名要有实,让人一下子就明白这地名怎么来的。”
他还建议,现在城市中的街心花园、好看的亭子、大型雕塑和河道也都应该命名,消灭城市中的“无名氏”。
“比如从白石桥到月坛有一条河,一直没名字,如果这条河取一个月白河,或者用途经的景点命名,多好听啊。”赵书认为,北京现在修建了一些漂亮的过街天桥,这些天桥都可以给予命名。“毕竟青年男女约会时,说在某某天桥下等你,也方便嘛。”赵书笑着说。
专家讲理儿
地名咋带儿化音
“请问‘东直门儿’怎么走?”“大栅栏是在‘前门儿’吗?”如果遇到了想学北京话的游客,这些发音往往会逗得老北京直乐。专家详解,北京的地名有约定俗称的规矩,儿化音不是哪儿都能加。
社科院历史所研究院孙东虎说,北京的地名有着独到的儿化音和变音,而这儿化音和变音也是构成北京地名的一个组成部分。
专家解释,重要的建筑物必须发大音而不能加儿化音,例如前门就不能发成“前门儿”。在历史上,前门、东直门都是很大的门,因此不能加儿化音。与此类似的还有“街”字。如“南小街儿”、“北小街儿”这种曾经很窄的街就可以加儿化音,而长安街这种明显很宽的街就明显不能加儿化音了。
再例如同样是“园”字,重要建筑物颐和园、圆明园后面都不能加儿化音,而官园儿、郎家园儿等说法就是对的。在一些场合,泛指的地名可以加儿化音。例如由于公园属于泛指,所以所有公园名字后头都可以加儿化音,比如“中山公园儿”、“北海公园儿”。
以此类推,如楼、屯、口都是指很小的地方,都可以加儿化音。如呼家楼儿、三里屯儿、五道口儿,但如果特指重要建筑物,如百货大楼,就不能加儿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