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主题。深圳将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和载体,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新一轮的“城市装修”也随之全面启动。从今天起,本报将从民生的角度,全面介绍“刷新鹏城 扮靓深圳”的提升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市民生活的周边环境将带来的全新变化,与大家一起憧憬一个更加美丽的新深圳。
两年的市容环境水平提升行动,为全市人民勾勒出一副优美的家园画卷。记者昨天从市城管局获悉,市素有“公园之城”美誉的深圳,在这次行动中,将再新建一批市政公园和社区公园,同时进一步完善提高现有市政公园和社区公园的设施及景观水平。
据介绍,在此次公园景观改造和建设计划中,市城管局负责建设完成滨海15公里休闲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儿童乐园、梅林山公园、布心山公园、红岗公园、梅林公园七彩梅林区等7个新公园;以主题文化特征为目标,改造提高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以市花簕杜鹃为主题)、洪湖公园(以荷花为主题)、仙湖植物园(植物研究与特色景区)、东湖公园(以菊花为主题)、人民公园(以月季花为主)、大沙河公园、荔枝公园、梅林公园等园内景观。罗湖区负责新建3个社区公园,改造提高5个社区公园;南山区负责建设完成小南山公园、兴海公园,新建5个社区公园,改造提高荔林公园(二期)、石鼓山公园、内湖公园、松坪山公园、月亮湾公园和10个社区公园;盐田区负责新建1个社区公园,改造提高大梅沙海滨公园、东和公园和5个社区公园;宝安区负责建设完成平峦山公园、铁仔山公园,新建10个社区公园,改造提高龙华公园;龙岗区负责建设完成大运自然公园、红花岭革命纪念公园,改造提高南澳海滨广场公园、横岗人民公园、龙潭公园、龙城公园、龙城广场和10个社区公园;光明新区负责建设完成田寮公园,新建2个社区公园,改造提高2个社区公园;坪山新区负责新建6个社区公园,改造提高聚龙山公园(二期)、燕子岭公园(二期)、坪山中心公园、坑梓中心公园。全部工作预计2011年7月底前完成。
中心公园
中心区休闲带
中心公园将被打造成八大景区,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拆除公园周边围栏,同时规划900个停车位,以便更多公众能分享这一块宝贵的生态绿地。
中心公园被东西走向的福华路、深南路、振华西路、红荔路分成5大片区,缺少进园交通指示牌,无配套停车场和机动车出入口,游人“驾车不可达”。此外,目前的封闭式管理、公园出入口少,且与周边界面环境及公交站对接不全,也直接导致公园人流量小。即使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也要徒步穿过繁华的马路,要找到出入口须走较长的一段路。对此,中心公园将初步规划建设900个停车位。停车场将建在地下,地上有植被绿化。公园周边还将新建多个公交停靠站。
改造之后,整个中心公园将被分为八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椰风绿屿、天籁退暑、红荔晨霞、碟翼晓筠、竹岭筛月、曲水莲馨、青草华木、澄波选翠。每一个景点各有一种植物特色或景观特色。如椰风绿屿主要用椰树营造出海滨的感觉,而红荔晨霞则主要是荔枝林。另外,公园规划范围内的福田新村将保留文化遗迹,对老住宅有选择的拆改建,建成深南大道变迁史展示馆和城中村历史博物馆。
公园将在已有的7个植物群落基础上,再增加16个植物群落。规划将植物景观主要分为十大景群,即岭南观赏性果林景群、棕榈科植物景群、大花乔木景群、附生植物景群、湿地观赏植物景群、旱生植物景群、针叶林植物景群、竹林景群、河滨植物景群和路旁花园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