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活态文化之城、寻求经济、政治、民生和社区参与的最佳结合点,贵州建筑设计规划团队完成“世界银行历史上质量最高《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
这是一项“独特”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独特之一,是规划设计的对象定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孔孟文化遗产。
独特之二,是方案完成了从物理空间向文化空间的嬗变:
——致力于重建一座活态文化之城,建立真诚的与世界对话的机制,使之与世界共同的现代文化观念相容互释寻求经济利益、政治诉求、民生和社区参与的最佳结合点。
——依托互联网技术,建设集孔孟文化数字图书馆、网络孔子书院、以3D虚拟技术为主题的孔孟文化体验空间于一体的孔孟文化遗产信息系统项目。
而在贵州团队领衔者刘兆丰的眼中,规划紧紧是一次起步,探寻古老文化的现代出路,一切刚刚开始。
贵州设计——为孔孟遗产地保护提供总体思路
4月20日,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总部,中国和世行就贷款5000万美元的“山东孔孟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开谈判。经过两天的深入讨论,双方代表分别在《贷款协议》和《项目协议》文本上签字并提交世行董事会,等待最后的审批。
《山东省孔孟遗产地保护》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华文化标志城第一个大项目,也是山东省首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为8.8亿元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提供贷款5000万美元,地方配套资金约5.4亿元人民币。按规划,项目将在5年内,实施完成以曲阜、邹城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的世界遗产——孔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展示,以及古城更新与提升等工程。
5月24日,美国方面传来喜讯:世行执行董事会批准了《贷款协议》和《项目协议》,“山东孔孟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中方和世行代表均对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一般需两年至五年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鉴别、准备、预评估、评估等工作,这在世行全球贷款项目中是推进速度最快的。
欣喜之余,世行和中方代表不约而同地向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副总规划师刘兆丰发出致谢短信,大意是:《山东孔孟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能够以最快速度谈判和签约,刘兆丰及其领衔的贵州省建筑设计院规划团队功不可没。
2009年12月,刘兆丰率队赴山东参加世行《山东孔孟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标,在之后的短短10个月中,完成被世行专家誉于“世行历史上质量最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0年11月和12月以很高评价顺利通过世行专家评审和国内评审。
此时,刘兆丰正在贵阳市遵义路的办公室里埋头画图。作为一位建筑师和规划设计师,要为备受全球华人瞩目的“孔孟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总体方案和制度设计,是荣耀,更是责任和压力。刘兆丰坦言,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经历了20年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如今终于以漂亮的成绩画上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