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启动。4年多来,该区不仅关停并转了300多家企业,而且正在积极实施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服务经济、高新经济、总部(楼宇)经济和文化创意经济,已成为该区的重要经济支撑,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区轮廓日渐清晰。
2002年,杭州正式启动老城区企业搬迁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速推进“腾笼换鸟”,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服务经济、高新经济、总部(楼宇)经济和文化创意经济,力争把服务经济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
2010年,杭州市旅游、文化创意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独具优势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达到了48.7%。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集中力量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着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该市旅游经济占 GDP的比重已达17.3%,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1.8%……”看到杭州市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凌青利认为,目前石家庄市的第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把聚集优质要素、大力发展现代优势产业作为城市改造建设的主攻方向。
在保定市市长李谦看来,现代化城市建设,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李谦介绍,未来三年,保定市将坚持以城兴业、以业兴城,推动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把聚集优势要素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做强城市产业支撑,加快高端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城市的汇集,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聚集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的平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的繁华度。
市场运作,破除资金短缺瓶颈
2002年,山东省临沂市在城市建设资金中的财政投入比重达69%;而2009年,这一比重则下降到了28%。
单纯看以上这两组数字也许是乏味的,但数字的背后却是精彩的。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压力在减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临沂人长袖善舞、经营城市的无穷智慧。
旧城改造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大规模的拆迁、建设,所需资金从何而来?身为红色革命老区的临沂市,“穷”、“困”曾是其旧标签。可如今,一座现代化新城市正迅速崛起于沂蒙山深处,过去的落后景象几乎荡然无存。这种令人叹服的超常规发展速度,完全得益于该市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城市发展路径。
在对老城区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投入启动资金,实施先建后拆、分段补偿、分期拆迁,对土地进行收储;通过市场化运作或政府投资先行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生地”变“熟地”升值后出让;实行预约挂牌经营,提前获取土地收益,再用于土地经营,进一步促进土地升值。临沂人“点土成金”、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本领,令人赞叹。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法人治理”的方式,做大做强投资发展责任公司、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3个政府综合性投融资平台,逐步形成了“融资―投入―收益―再融资―再投入―再收益”的良性循环。投融资理念的创新,为临沂城市建设进一步拓宽了筹资渠道。
经营之妙,可谓被临沂人运用得炉火纯青。拿涑河改造来说,改造前这条河只不过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污水沟。临沂人巧施妙手,将其打造成了具有水乡风情的“江北秦淮河”,并将河两岸沿河景点等收益性项目连同土地使用权和项目经营权一起拍卖。结果,治理完这条河后,政府不仅收回了投资,还有盈余。在临沂,市政公用事业被推向市场已是司空见惯。在这里,服务、文化等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经过优化整合后全部被推向市场;供热、燃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以特许经营或BOT模式进行运作;部分道路、桥梁有偿冠名,路名牌、公交站牌广告经营权进行拍卖……
从临沂对标归来,衡水市副市长戴国华感慨万千,“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城市建设的总开关,树立敢于作为的理念,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敢于突破习惯的工作做法,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靠财政搞城市建设的旧思维,积极探索经营土地、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等筹措资金加快城市建设的新途径。”“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是资金问题、从各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没有一个城市是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快速崛起的。”邢台市财政局局长徐兰军认为,理念的创新是城市建设的“催化剂”,“我们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以市场的手段破解城建资金的瓶颈制约,通过修路扩街、成片开发提升土地价值,加强对周边土地的收储,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同时,通过增加财政注资、注入经营性资产、授权特许经营等,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增强其筹措资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