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整体保护,突出重点。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要在把握整体价值的基础上,突出交通邮驿遗产的核心价值。我市着力于对古蜀道历史悠久的人文、自然及其生成空间实行整体保护。在此基础上全面重点保护古蜀道、古驿道、翠云廊和沿线古城、古庙、古镇、古村落以及蜀道沿线的自然风景区、自然景观与风土民情等。同时及时修缮文物古迹、古建筑和古城古镇,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大力推行生态林建设,积极恢复蜀道沿线植被。沿线城镇、村落组成保护联盟,形成了整体保护格局。
4.深挖内涵,注重传承。在蜀道古文化保护上,我市组建了文昌文化研究中心,充实三国文化研究学会力量,深入研究和挖掘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昌文化和三国文化成果。同时,建立蜀道文化、文昌文化教育基地,因地制宜地帮助学校编制地方文化教材,加强蜀道古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合理开发,促进灾后重建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古蜀道的保护开发工作。
1.以人为本,保护开发并重。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与开发对于振兴发展蜀道区域及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开发需以改善民生为本,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创造就业、改善沿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如蜀道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和艺术品,能很好的表达蜀道文化内涵,可作为旅游产品主打、推荐,加强民族民间原始产品的传承和发展,使人们真正享受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和传承条件,维持和修复蜀道文化传承链。
2.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要以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和三国文化旅游线打造为契机,充分整合蜀道古庙、古柏、古文化和“两弹城”等特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昌文化、三国文化、古柏文化、红色文化等内涵,着力把七曲山风景区打造成中国西部儒家文化圣地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3.加强管理,搞好规划建设。以蜀道开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南山门游客接待及文化展示中心、凤凰湖商住休闲中心、七曲山大庙祈福增智朝圣中心、郎当驿娱乐中心和城北健身文化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绵阳快速通道、梓潼县城至景区景观大道、七曲山环山路改扩建等工程,以提升软实力为着力点,加强蜀道文化线路景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拓展旅游营销市场,切实增强开发利用整体综合实力。
四、达成共识,形成联盟,共同做好申报世界遗产准备
保护和开发是申报世界线路文化遗产的目的,让文化申遗走向文化自觉,首先做好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的基础性工作。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文化线路类型的相关标准,尽快统一编制蜀道文化线路保护规划,明确蜀道申遗的目标、任务和进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把蜀道文化线路作为国家第三批推荐项目列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预备名单的争取和相关准备工作。
古蜀道跨越川陕甘三省的十多个市,需沿线不同的城市区域达成共识,形成联盟,实现协同作战。从褒斜道、金牛道、陈仓道等蜀道遗迹,到秦俑馆、法门寺、汉中武侯祠、张骞墓、皇泽寺、剑门关、翠云廊、落凤坡、三星堆、金沙遗址、成都武侯祠等18个蜀道沿线历史文化遗产景点,以科学的方法变点为线,实现保护开发同步,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让这条曾经辉煌的交通要道成为后人的珍贵财富。
(本文来源:人民网)